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平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病毒
  • 4篇猪繁殖
  • 4篇猪繁殖与呼吸...
  • 4篇猪繁殖与呼吸...
  • 4篇呼吸综合征
  • 4篇呼吸综合征病...
  • 4篇繁殖
  • 4篇繁殖与呼吸综...
  • 4篇繁殖与呼吸综...
  • 3篇遗传变异分析
  • 2篇致弱
  • 2篇致弱过程
  • 2篇PRRSV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株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全基因
  • 1篇全基因组序列
  • 1篇全基因组序列...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石文达
  • 6篇王淑杰
  • 6篇刘永刚
  • 6篇蔡雪辉
  • 6篇马平
  • 5篇李成君
  • 4篇王洪峰
  • 3篇张琪
  • 2篇徐敏
  • 2篇武佳斌
  • 2篇吴国军
  • 1篇张琦

传媒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D3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2005年从广东发病猪场采集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病料中,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命名为GD3株。采用RT-PCR、IFA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在Marc-145细胞上完成了病毒的增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GD3株的6条基因大片段,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鉴定后测序,同时应用RACE技术对GD3株的5'末端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GD3株基因组全长15425nt,包含个9开放阅读框,5'UTR长189nt,3'UTR长150nt。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D3株在分子遗传演化上介于PRRSV变异毒株(HuN4株、JXA1株)和CH-1a之间,与HuN4和JXA1之间的相似性为97.1%和97.2%;与CH-1a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4.9%。
马平蔡雪辉刘永刚石文达王淑杰王洪峰李成君张琪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CH-1a株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病毒结构蛋白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a株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病毒(S39、S70、S148、S171)及国内分离株(GD3、JS1、JS5)的结构蛋白基因(ORF2~ORF7)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RRSV CH-1a株各传代毒株和国内分离毒株各个结构蛋白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与GenBank上的登录序列进行了比对,发现GP2~GP5同源性在83.1%~100%,M蛋白同源性在95.4%~100%,N蛋白同源性在87%~100%,其中以GP2、GP3和GP5发生突变几率较大;另外,发现PRRSV CH-1a不同代次病毒GP5的H38突变为Q38(S70),L146突变为Q146(S148),而2006年分离的PRRSV变异毒株由F39突变为I39,而且分离毒株的毒力明显强于经典毒株。进化分析表明,GD3毒株与2006年~2007年分离的毒株以及PRRSV CH-1a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处于二者的中间位置。
刘永刚蔡雪辉石文达马平王淑杰李成君武佳斌徐敏
关键词:PRRSVCH-1A株致弱
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表达及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5
2007年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in-A株pMD-gE质粒为模板,利用所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 000 bp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抗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用纯化的gE蛋白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鉴定了分泌抗gE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g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分子质量为46 ku。筛选获得3株分泌抗gE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所获得的3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3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且轻链均为κ链。
王淑杰蔡雪辉刘永刚吴国军刘狄萩张琦马平李成君石文达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R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弱毒(PRRSV)株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和分子遗传特征,本研究对致弱毒株CH-1R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CH-1R株基因组序列全长15424nt,具有典型的动脉炎病毒基因组结构。通过与亲本株CH-1a株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基因组内碱基的缺失和突变主要分布在ORF1a基因的第2191位~2193位、ORF5基因的第439位、ORF6基因的第49位和ORF7基因的第28位和第139位。其中PRRSVCH-1R株的Nsp2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变异相对较大,尤其是Nsp2蛋白的变异,同CH-la株相比,CH-1R株的Nsp2蛋白存在多处核苷酸的突变,其中包括连续3个核苷酸发生缺失;由结构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7处变异,在各结构蛋白中以GP3和GP5蛋白变异较大,而高度保守的M蛋白和N蛋白,同样发生了变异,由此预测了Nsp2蛋白的R631E、GP5蛋白的L146Q、M蛋白的Q16L和N蛋白的K46N处毒力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推测其在毒株致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石文达刘永刚王洪峰王淑杰马平徐敏武佳斌蔡雪辉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PRRSV国内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结构基因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从国内发病猪场采集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料中,分离到8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病毒分离培养表明,JS1-JS5第1代即可适应Marc-145细胞。GD1-GD3经Marc-145细胞3次-4次传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8个分离毒株与抗PRRSV抗体均可出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它们对氯仿、甲醛、酸和碱均敏感。5-溴-2′-脱氧尿核苷对其无抑制作用。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PRRSV的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所分离毒株进行部分nsp2基因和结构基因的扩增。发现JS1-JS5nsp2基因发生了部分缺失。选择JS1、JS5、GD3进行nsp2基因和结构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S1、JS5和2006年以后国内分离到的高致病性PRRSV高度同源。GD3的Nsp2基因虽然没有发生第534位-第562位氨基酸的缺失,但与2006年以后分离的毒株一样,发生了第482位氨基酸的缺失。通过对3个分离毒株与其他国内分离毒株的结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我国的PRRSV流行毒株可大致划分为两个亚型,JS1、JS5、GD3、CH-1a、JXA1、HUN4、SHH等属于一个亚型,BJ-4、CC-1属于另一个亚型。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2%-91.8%。
马平石文达刘永刚蔡雪辉王洪峰王淑杰李成君张琪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结构基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R株致弱过程中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在Marc-145细胞上传代,用85代(S85)病毒对35日龄的仔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毒株已经被致弱,将其命名为CH-1R株。利用RT-PCR扩增10个不同代次的CH-1a株和CH-1R株病毒的ORF5基因,并与9株参考毒株进行RFLP分析,发现了一个特异性的内切酶酶切位点-TspEⅠ。根据该酶切位点,可以区分CH-1R株、CH-1a株、其它野生型毒株和参考毒株。ORF5基因的变异分析显示,该致弱毒株与CH-1a株以及其它8株参考毒株存在着差异,并且它们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8.5%~97.0%之间。系统进化树研究表明该弱毒株仍属于CH-1a亚支。
吴国军蔡雪辉刘永刚王洪峰王淑杰石文达马平张琪李成君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