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燕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1篇蛋白C活性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溶栓
  • 1篇导管溶栓术
  • 1篇血浆
  • 1篇置入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术
  • 1篇腔静脉
  • 1篇腔静脉滤器
  • 1篇腔静脉滤器置...
  • 1篇无菌
  • 1篇无菌性
  • 1篇无菌性坏死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黄燕
  • 2篇袁会军
  • 1篇段虹昊
  • 1篇赵光辉
  • 1篇吉亚红
  • 1篇裴星
  • 1篇辛颖
  • 1篇张占华
  • 1篇刘希伟
  • 1篇刘洋
  • 1篇马建兵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深静脉血栓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裴星黄燕袁会军刘洋吉亚红张占华辛颖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溶栓术
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在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共27例(46髋)诊断为ONFH(FicatⅠ、Ⅱ期)的患者接受股骨头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27~50岁,平均36.56岁。22例为酒精性ONFH,5例为激素性ONFH。其中19例为双侧ONFH,8例为单侧ONFH。术前术后均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患髋评分。术后予以对症治疗,定期随访、拍片复查。结果本组24例(43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9.5个月。酒精性和激素性ONFH患者Harris评分分别由术前73.32分和69.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2.63分和83.40分。酒精性和激素性ONFH患者之间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别。X线检查显示:2枚空心钉位置良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yraphy,DSA)造影显示介入治疗后股骨头的血运明显改善。到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论近期临床结果显示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早期ONFH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但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刘希伟马建兵段虹昊黄燕赵光辉
关键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ⅤT)的关系。方法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下肢DⅤT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2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水平,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DⅤ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DYT发生率与血浆凝血因子Ⅴ、Ⅷ高表达及蛋白C活性水平低表达关系密切(P<0.05)。结论下肢DⅤT中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存在高表达,蛋白C活性低表达,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会军钱才黄燕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蛋白C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