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杰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施肥
  • 3篇施肥方式
  • 3篇土壤
  • 3篇绿洲
  • 3篇绿洲棉田
  • 3篇棉田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库
  • 2篇碳库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碳库
  • 2篇棉花
  • 1篇生物量碳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农田
  • 1篇物量
  • 1篇绿洲农田

机构

  • 3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3篇张鹏鹏
  • 3篇刘彦杰
  • 2篇张旺锋
  • 2篇濮晓珍
  • 2篇张国娟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和施肥方式对绿洲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棉花生长季不同时期土壤pH、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酶活性,探究施肥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绿洲棉田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0-20 cm土层土壤pH值低于20-40 cm,但0-20 cm土层的MBC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40 cm,其中盛花期土层差异尤为明显。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MBC、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二者混施均显著降低了pH值,增加了MBC和酶活性;而且所有时期,化肥-有机肥混施均有最大的MBC和酶活性。因此绿洲棉田采用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混施,同时兼用秸秆还田措施,可使棉田土壤pH值降低,生物量碳、酶活性提高,土壤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刘彦杰张鹏鹏张国娟濮晓珍张旺锋
关键词:土壤生物量碳酶活性绿洲农田
秸秆管理和施肥方式对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监测绿洲滴灌棉田不同秸秆管理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组分的变化,可揭示农田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调节机制,为干旱区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以及农业固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NS)2种秸秆管理方式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为副区: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和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混施(NPK+OM).结果表明:施肥和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提高了有机碳(C_T)、易氧化有机碳(C_L)、微生物生物量碳(C_(MB))、水溶性有机碳(C_(WS)热水溶性有机碳(C_(HWS))的含量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C_(T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机碳库提高了20.6%;处理NPK、OM、NPK+OM分别较CK提高了7.8%、29.5%、37.7%.不同施肥处理下C_T、C_L、C_(MB)、C_(WS)、C_(HWS)均表现为NPK+OM>OM>NPK>CK.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C_(TM)提高了5.9%;NPK、OM、NPK+OM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32.7%、59.5%、97.3%.对CMI与SOC及其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MI与C_T、C_(MB)、C_L、C_(WS)、C_(HWS)、C_(TM)、C库、固碳潜力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CMI是评价绿洲棉田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在干旱区建设高标准绿洲农田,发展棉花生产,采用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等农业技术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培肥地力,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有利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张鹏鹏刘彦杰濮晓珍张国娟王进张旺锋
关键词:棉花施肥方式土壤有机碳库
秸秆管理和施肥方式对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张鹏鹏刘彦杰濮晓珍张国娟王进张旺锋
关键词:棉花施肥方式土壤有机碳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