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两种海浪模式对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模拟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分别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3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2010年9月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圆规"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就台风浪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两个海浪模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分别驱动WW3、SWAN海浪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发生在东中国海的台风浪,风向与波向保持了大体一致,波高与风速的分布特征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综合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来看,两个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都具有较高精度,SWAN模拟的SWH略低于观测值,WW3模拟的SWH与观测值更为接近;3)台风浪可给琉球群岛海域带来5 m左右的大浪,台风浪进入东海后,波高、风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当台风沿西北路径穿越朝鲜半岛时,受到半岛地形的巨大影响,风速和波高都明显降低。
- 张沥郑崇伟刘铁军刘天宁李靖
- 关键词:SWAN模式中国海台风浪
- 中国周边海域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大风频率和极值风速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利用CCMP风场资料,分析了中国周边海域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大风频率以及极值风速,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航海、海洋水文保障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①春季,风速大值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平均风速在8m/s以上,第一岛链以内的平均风速在6m/s以内;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大值区分布于南海大风区,平均风速在7m/s以上;秋季,日本海、黄海和渤海多西北风,平均风速约7m/s,台湾海峡平均风速可达9m/s以上;冬季,风速多在8~10m/s.②年平均风速大值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平均风速在9m/s以上;次大值区分布于台湾海峡和吕宋海峡,平均风速在8.5m/s以上;南海大风区平均风速在7.5m/s以上.③大风频率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中国近海的大值区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吕宋海峡、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传统的南海大风区.④第一岛链以内的20年一遇极值风速存在几个相对大值区:渤海中部海域(35~40m/s)、琉球群岛附近海域(40m/s左右)、南海北部海域(35m/s左右);黄海的20年一遇极值风速基本在30~35m/s之间,东海在35~40m/s,台湾海峡在35m/s左右,南海北部在35m/s左右,南海中部在30m/s左右,南海南部在20~30m/s,日本海在40~45m/s,日本以南、菲律宾以东的广阔洋面在40~45m/s,日本以东的洋面基本在50m/s以上,其大值中心可达60m/s.50年一遇极值风速的分布特征与20年一遇极值风速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
- 刘铁军郑崇伟潘静方怡
- 关键词:中国近海极值风速
- 西北太平洋密度跃层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密度跃层是反映海洋动力环境的重要物理特征指标,对海军军事活动尤其是潜艇航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使用模式同化的温、盐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密度跃层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海军潜艇活动的海洋水文环境保障提供借鉴。
- 江伟李培高文洋郭婷婷刘铁军
- 关键词:密度跃层
- 近44年北印度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就北印度洋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展开分析,以期可为海洋水文保障、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58—2001年期间,北印度洋低纬度海域、索马里至斯里兰卡一带的大范围海域的海表风速表现出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基本在0.01—0.02 m.s 1.a 1;呈显著性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亚丁湾、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北部零星海域、以及缅甸仰光西南部近海等小范围海域,约-0.01—-0.005 m.s 1.a 1;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海域的海表风速在近44年期间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1 m.s 1.a 1的速度显著性震荡递增,震荡区间在5.0—5.5 m.s 1之间;(3)不同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很大差异:冬季和夏季,大部分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显著,春季次之,秋季仅在赤道附近一带海域呈显著性递增;(4)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存在显著的2.0年、2.6—3.7年、5.2年的变化周期,以及2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 刘铁军郑崇伟李训强张文静
- 关键词:北印度洋
- 1957-2002年北大西洋海表风速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周期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海表10 m风场资料,采用EOF、功率谱等分析方法,对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周期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场EOF分析的第一模态呈同位相分布,由高纬至低纬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第二模态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北大西洋中部海域与东西两岸表现出反位相分布;第三模态的等值线也表现出东北-西南向,东部海域和西部海域表现出反位相分布特征,(2)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在近44年期间整体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68-1974年期间则表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递增趋势,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增趋势。(3)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2.0~2.36年、3.71年以及2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 钱粤海刘铁军郑崇伟李荣川邢博
-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 中国海海表风场、海浪场与El Nino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中国海海表风场与E1Nino之间的关系,并利用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1988--2009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探索中国海的海浪场与E1Nino的内在联系。以期能利用E1Nino指标辅助中国海海浪场、海表风场的中长期预测、防灾减灾等.结果表明中国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关系密切:①同期及1—4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的nino3指数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尤其是2个月后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与nino3指数之间的负相关性最显著;7~10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的nino3指数表现出显著性正相关,尤其是8个月后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与nino3指数之间的正相关性最显著.②1988--1997年期间、1999--2009年期间,8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nino3指数的走势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nino3指数、中国海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三者存在较为显著的、共同的半年周期(5.87~6.29个月)、年周期(11.00—13.54个月).@nino3指数的突变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9年7月—2000年11月、2005--2009年;海表风场与海浪场的显著性突变期完全一致,为2000年11月—2001年5月,其中nino3指数在1999年7月—2000年11月期间的突变期比海表风场和海浪场的突变期超前约半年左右,nino3区海温的突变可能是中国海海浪场、海表风场突变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 郑崇伟刘铁军钱粤海
- 关键词:中国海海浪场突变
- 基于QN混合风场和SWAN模式的一次冷空气海浪场模拟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为驱动场,对2009年1月中国海一次强冷空气海浪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发现: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在走势上保持了非常好的一致性,模拟的波高略小于观测波高,模拟数据的曲线走势较为光滑,观测数据则起伏较为明显。以QN风场为驱动场,可以很好地刻画此次冷空气过程在中国海造成的海浪过程。
- 刘铁军郑崇伟周林吴洪星张昊
- 关键词:SWAN模式冷空气海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