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歇性经口食管插管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脑卒中又称中风,吞咽障碍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急性卒中患者中有59%~81%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后吞咽中枢中断导致患者吞咽障碍,同时吞咽困难会增加患者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发生风险[2]。
- 朱莉莉张垣陈炳唐李莹陈小燕周英蒋越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穴位按摩
- 夹脊穴温针灸联合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被引量:18
- 2022年
- 目的探讨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观察夹脊穴温针灸联合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用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腰椎表面肌电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两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O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IEMG、MF和RMS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周IEMG、MF和RM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温针灸联合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效果明显,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腰椎多裂肌肌力。
- 唐李莹罗明张垣朱莉莉周英
- 关键词:夹脊穴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
- 二苯乙烯苷、远志皂苷元及其合用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远志皂苷元(TEN)及二者合用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PC12细胞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的损伤模型。用析因设计,设立正常组、模型组(20μmol/L Aβ25-35)、TSG组(100μmol/L TSG)、TEN组(50μmol/L TEN)、TSG+TEN组(100μmol/L TSG+50μmol/L TEN),每组分设6个复孔。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统计各组细胞分化率。结果 TSG组、TEN组及TSG+TEN组细胞存活率、SOD活力及细胞分化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Ach E活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细胞存活率、细胞分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TSG+TEN组、TSG组、TEN组(P均<0.05),Ach E活力从低到高依次为TSG+TEN组、TSG组、TEN组(P均<0.05)。TSG组和TSG+TEN组Ach E活力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TEN组(P均<0.05),SOD活力均明显高于TEN组(P均<0.05),TSG+TEN组SOD活力和MDA含量与TS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SG与TEN合用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具有明显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明显改善神经胆碱能系统功能、保护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有关,而与对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关系不显著;TSG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TEN,机制可能与TSG改善神经胆碱能系统功能、神经细胞抗氧化应激功能及保护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的作用较TEN显著有关。
- 伍大华彭文杰姚婷周英张运辉张秀丽
- 关键词:PC12细胞二苯乙烯苷远志皂苷元
- 二苯乙烯苷、远志皂苷元2∶1配伍抗Aβ_(25-35)损伤PC12细胞作用的最适浓度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二苯乙烯苷(TSG)、远志皂苷元(TEN)2∶1配伍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以筛选最适配伍浓度。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筛选Aβ25-35最适造模浓度,在所得最适Aβ25-35浓度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筛选TSG-TEN合用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作用的最适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用4组(100μmol/L TSG+50μmol/L TEN)的细胞存活率最高(P<0.01)。结论:在本实验所选取的浓度范围内,TSG与TEN 2∶1配伍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以"100μmol/L TSG+50μmol/L TEN"合用浓度为最佳。
- 伍大华彭文杰姚婷周英张运辉张秀丽
- 关键词:PC12细胞二苯乙烯苷远志皂苷元
- 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选穴规律被引量:6
- 2021年
- 卒中后吞咽困难(PSD)是一种由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部病变引起的以食物下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以及脑卒中发病的年轻化,脑卒中患者逐年增多。资料表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可高达65%[3]。吞咽是人类正常进食的重要步骤,吞咽困难涉及人类生存基本需求——进食饮水问题,其严重的并发症可见有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极大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4]。针刺是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理想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吞咽困难疗效甚佳。通过取相应头部刺激区可直接刺激双侧大脑皮层脑干束反射性刺激延髓麻痹部位,并能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枝循环,促进损伤部的血流量增加,激活损伤的舌大脑功能。针刺舌体局部,可使针感向舌根部传导,反射性兴奋低级与高级中枢,使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5-6]。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针灸治疗PSD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处理,总结临床选穴规律,报道如下。
- 李灵浙陆月仙宋丰军周英叶必宏刘海飞黄海琼
- 关键词:吞咽困难双侧大脑半球假性球麻痹侧枝循环舌根部
- 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均采用针刺,加用电针,针后患侧面部闪罐,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FDIP)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各组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A组、B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有效率A组86.7%,B组83.3%,均高于C组的56.7%(P<0.05);A组临床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耳针疗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急性期单用西药者效果更优;急性期介入浅刺法或耳针疗法均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增加继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 周英宋丰军李灵浙张超男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浅刺法耳穴贴压面肌痉挛
- 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 周英李灵浙郑士立王嘉轩宋丰军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半刺法面神经
- 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针推理疗科收治的80例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氟哌啶醇口服,治疗组予针刺联合中药参赭镇气汤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治疗组为95.0%(3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YGTSS积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GABA水平明显升高,GLU、NE、DA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为5.0%(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4例(12.12%),治疗组未出现复发病例,经Fisher检验,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清GABA、GLU、NE、DA水平,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灵浙陆月仙宋丰军黄海琼叶必宏方芳周英
- 关键词:抽动障碍针刺参赭镇气汤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