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羽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生物有效
  • 4篇生物有效性
  • 3篇污染
  • 3篇DGT
  • 2篇土壤镉
  • 2篇小麦
  • 2篇复合污染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毒性
  • 1篇断面水质
  • 1篇饮用水源
  • 1篇饮用水源地
  • 1篇原位
  • 1篇砷污染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系统
  • 1篇水源地
  • 1篇水质
  • 1篇水质预测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姚羽
  • 5篇王沛芳
  • 4篇侯俊
  • 4篇王超
  • 3篇王超
  • 2篇孙琴
  • 2篇陈静
  • 2篇丁士明
  • 1篇戴青松
  • 1篇刘慧
  • 1篇俞阳
  • 1篇袁也
  • 1篇刘佳佳
  • 1篇朱华刚
  • 1篇王超

传媒

  • 2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GT和传统化学法比较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2
2014年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2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陈静孙琴姚羽丁士明王沛芳
关键词:化学法生物有效性复合污染
金属纳米材料对不同微生物聚集体的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在总结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和自然水体中典型纳米材料浓度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金属纳米材料对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和自然水生态系统(自然生物膜)中微生物聚集体的毒性作用研究现状,提出开展金属纳米材料对自然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通过低浓度长期暴露实验解析其对自然水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等,为纳米材料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苗令占王沛芳侯俊王超王超
关键词:金属纳米材料污水处理系统
利用原位技术对比传统方法研究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
2016年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评价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新型方法,但该技术与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劣存在争论。以2种常见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DGT和传统方法对比研究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室内模拟添加的土壤中低浓度的Cd对供试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2种植物的地上部与根系部吸收富集Cd的浓度随土壤添加Cd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DGT、土壤溶液及6种常用化学提取法所表征的有效态Cd的浓度皆随添加Cd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下8种评价方法得到的Cd浓度皆与植物体内富集Cd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室内模拟实验下DGT和传统化学提取法均可预测土壤Cd污染的生物有效性;而在野外污染土壤实验中DGT表现出对Cd生物有效性评价的优势性,且较其他方法能够模拟植物动态富集Cd,认为DGT是评价土壤Cd污染生物有效性的优选方法。
袁也姚羽王超王沛芳侯俊
关键词:小麦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复合污染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P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更趋明显;DGT技术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Cd的浓度和4种单一提取剂(醋酸、氯化钙、醋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DGT技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动力学和静态平衡两种角度揭示了土壤Pb的存在增强Cd的生物有效性;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两种植物体内Cd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DGT、土壤溶液和CaCl2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化学提取方法。结果显示,DGT技术与传统方法(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
姚羽孙琴丁士明陈静刘慧
关键词:复合污染小麦
基于LWCA-SVM模型对洪泽湖饮用水源地二河闸断面水质的预测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二河闸位于洪泽湖出湖口,是二河上游重要的饮用水安全监测断面,为了对其富营养化指示因子TN和TP以及波动幅度较大的DO指标准确的预测,提出了基于领导者策略狼群搜索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测模型。对初始狼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狼群数量超过150时,模型的寻优效果最佳;利用LWCA-SVM模型对水质进行预测,得到DO、TN和TP的MSE、MAPE和Pearson系数依次分别为0.791、6.79%和0.931,1.32×10-4、0.5%和0.907,4.49×10-5、5.0%和0.903,说明基于LWCA-SVM的二河饮用水源地水质预测模型预报精度高,推广适应能力强,为二河水质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戴青松王沛芳王超王超姚羽俞阳刘佳佳
关键词:水质预测
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对河口沉积物硅影响的模拟
2018年
氧化还原环境变化是水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环境现象,并可能对营养盐迁移转化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模拟分析好氧/缺氧状态下,典型河口沉积物硅释放及其赋存形态的差异,揭示了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对河口沉积物活性硅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环境下,上覆水中溶解态硅的含量持续上升,在第30天可达4.23 mg·L-1;而好氧环境下上覆水中溶解态硅的含量维持在2.30 mg·L-1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厌氧环境下,表层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发生生物还原,氧化层被逐渐破坏,促进溶解态硅的释放.另外,在短期培养过程当中,对于生物硅含量较低且其早期成岩改变程度较高的长江口沉积物而言,厌氧环境并不能有效促进沉积物生物硅的溶解.
朱华刚王超王超侯俊姚羽
关键词:河口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砷生物有效性评估采样分析技术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给浅水湖泊砷(As)污染状况的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As污染物在湖泊中的赋存形态、各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As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采样技术和原位采样技术的优劣。结果表明,传统采样技术极易在样品采集和测定过程中对As产生再吸附、再溶解和再分配,无法真实地反映As的污染状况和迁移转化过程,而原位采样技术中Peeper、DET、DGT等可较好地评估湖泊As污染的生物有效性,但这类技术忽视了沉积物和上覆水的交互作用,导致累计的过程中不能对目标元素直接量化,且忽略了微生物的变化对测量的影响,所以测定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传统的采样技术和新型的原位测定技术各自具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多种采样分析技术的联用可减小As污染浓度误差。
姚羽王沛芳王超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砷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