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晔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海域
  • 1篇底播
  • 1篇底层鱼
  • 1篇底层鱼类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营养级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群落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类群
  • 1篇刺参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刘辉
  • 2篇许强
  • 2篇杨红生
  • 2篇张宏晔
  • 1篇张迎秋
  • 1篇徐勤增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特征初探被引量:6
2015年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结果表明,前三岛海域刺参密度为0.4~1.33头/m^2,生物量为42.69,103g/m^2,刺参群体相对稳定,群体的体质量呈现冬春季节增长、夏秋季节下降的特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不同,大型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刺参密度明显大于没有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和砂质区,上述结果为揭示岛屿海域的刺参群体特征和资源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张宏晔许强刘辉杨红生
关键词:刺参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采样调查共渔获鱼类6目15科22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等属于常年性岩礁鱼类,是该区域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鲹科和鲭科种类为季节性洄游鱼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时空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影响。斑头鱼、五带高鳍鰕虎鱼(Pterogobius zacalle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鲐(Scomber japonicus)和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资源量与底层水温密切正相关;大头鳕和大泷六线鱼资源量与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关系最为密切,且大头鳕仅分布在低温季节具有较高溶解氧的深水区;许氏平鲉和星康吉鳗分布区域广泛。基于稳定氮同位素法确定了鱼类营养级,常年性岩礁鱼类位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属于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鱼类;花鲈和大头鳕处于最高营养级(>4.0),是顶级捕食者。
张迎秋许强徐勤增刘辉张宏晔郝杰华杨红生
关键词:鱼类群落典范对应分析营养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