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连会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压应力波作用下薄板弹性动力屈曲的数值解法
- 2009年
- 利用哈密顿原理和相邻平衡准则导出了薄板动力屈曲控制方程,根据能量关系推导了屈曲瞬间能量转换率守恒方程,进而得出了压缩波前屈曲变形的附加约束条件,由此得到了求解薄板动力屈曲问题的完备定解条件.利用差分方法求解了薄板的控制方程,解出了动力屈曲模态以及临界力参数和动力特征参数的值并对比分析了静、动力屈曲模态的差别.
- 施连会王安稳
- 关键词:动力屈曲薄板应力波特征参数差分解
- 弹性压应力波作用下直杆动力失稳的差分解被引量:4
- 2007年
- 以受载端简支、远端固支弹性直杆为例,通过对直杆微元的动力平衡分析导出了直杆动力失稳的控制方程,这与用哈密顿原理得出的方程完全一致。利用差分方法求解了动力屈曲方程,解出了动力失稳模态以及临界力参数和动力特征参数的值。特别分析了随着动力特征参数由零增加到一定值后,由静力失稳模态过渡到动力失稳模态的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等效长度直杆,动力失稳临界压力要远大于静力失稳的临界压力。
- 施连会王安稳
- 关键词:弹性杆应力波动力失稳差分解特征参数
- 面内阶跃载荷下薄板弹性动力屈曲差分解被引量:6
- 2008年
- 根据薄板微元的动力平衡分析导出薄板动力屈曲控制方程,由屈曲瞬间能量转换率守恒条件得出一个压缩波前屈曲变形的附加约束方程,由此得到求解薄板动力屈曲问题的完备定解条件。以受载边夹支的薄板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出了薄板前三阶动力屈曲模态和相应的两个特征参数值,并对比分析了薄板静、动力屈曲的差别。分析表明,薄板动力屈曲过程中产生屈曲动能,比静力屈曲要吸收更多的外部能量。
- 施连会王安稳
- 关键词:薄板应力波动力屈曲特征参数差分解
- 基于Logvinovich原理射弹超空泡形态解析解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为快捷、简便地分析运动射弹的超空泡形态,利用Logvinovich原理、Riabouchinsky空泡闭合模型和射弹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射弹运动过程中空泡形态解析解和空泡参数的计算公式,得到了自然超空泡扩展的一些规律。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比较,吻合较好。算例分析表明:首尾压差对射弹速度影响较小,当射弹速度不小于100m/s,射弹在水中的深度不大于100m时,压差的影响可以忽略;完整空泡扩展时间非常短,且随着射弹运动时间增大而减小,逐渐趋于平缓;空泡数0.06、射弹速度60m/s左右时,超空泡开始蜕化为局部空泡。
- 李魁彬王安稳施连会邓磊
- 关键词:超空泡射弹解析解
- 轴向压应力波下圆柱壳弹性动力屈曲数值解法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哈密顿原理和相邻平衡准则导出了圆柱壳非轴对称弹性动力屈曲控制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了压缩波前屈曲变形的附加约束方程,由此得到了求解圆柱壳弹性动力屈曲控制方程的完备定解条件.利用差分方法求解了包含双特征参数的动力屈曲控制方程,研究了轴向临界应力随加载周期的变化情况,解出了动力失稳模态并对比分析了动力屈曲模态和静力屈曲模态的差别.
- 施连会王安稳
- 关键词:动力屈曲有限差分法圆柱壳应力波特征参数
- 轴向载荷下超空泡航行体动力稳定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考虑超空泡航行体头部受到的轴向扰动载荷作用,推导了水下航行体动力失稳控制方程,进而利用Bolotin方法对水下航行体的动力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相应的临界频率曲线,并分析了载荷参数和航行体参数变化对主动力不稳定区域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可为水下航行体的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施连会王安稳
- 关键词:动力失稳超空泡MATHIEU方程
- 超空泡航行体有限元动力学建模被引量:1
- 2014年
- 为对超空泡航行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估,将其简化为两端自由的梁,在空泡形态和受力确定的基础上,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出了运动和变形耦合动力学方程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法和纽马克法对横向振动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对耦合、无耦合的方程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耦合转动角速度增加了高频的波动;由于航行体自身刚度和固有频率较大,转动对它们的响应影响较小。
- 李魁彬王安稳施连会徐火平
- 关键词:超空泡水下航行体有限元模型耦合动力学
- 超空泡流下壳结构模型动态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首次采用首部钢丝绳牵引方式进行了超空泡流下壳结构模型实验。实验模型壳体部分采用聚碳酸酯材料,锥部采用铝合金材料,首部空化器则采用不锈钢制作,最后各部分通过螺纹或者胶水粘结而成。三种不同速度下的超空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首部钢丝绳牵引方式进行超空泡实验是可行的。位于壳体上相对位置相同的部位其应变曲线趋势一致,超空泡形成后轴向的减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尾拍振动引起的应变则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在一定速度下,超空泡形成后轴向力引起的应变和尾拍振动引起的应变处于同一个水平上。随着速度的提高,超空泡减阻的效果更加明显,尾拍振动引起的应变幅值也相应增大。实验结果可为超空泡水下航行体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 杨传武王安稳施连会郑波
- 关键词:超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