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方案的45例VLBWI归为早期组,然后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传统滞后静脉营养支持方案的40例VLBWI为滞后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体重的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到2 000 g的日龄、静脉营养支持的持续天数、总住院时间等均早期组<滞后组,恢复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平均增长速度、出生后第7天的热卡总量等早期组>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氮质血症、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早期组的喂养不耐受(FI)、宫外生长迟缓(EUGR)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LBWI而言,早期给予积极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FI和EUGR的发生风险,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蒋艳纯陈洁滕志丽贾艳芳刘婧华徐春光许望琼李才平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
- 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生存状况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 贾艳芳滕志丽徐春光陈洁许望琼李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