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曦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生活之道
  • 4篇主义
  • 2篇汤普森
  • 2篇群众
  • 2篇群众史观
  • 2篇文化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民主
  • 1篇大众文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经济
  • 1篇新左派
  • 1篇英国文化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 1篇政治学视野
  • 1篇上层建筑
  • 1篇社会发展观
  • 1篇史观
  • 1篇主体性

机构

  • 7篇汕头大学

作者

  • 7篇李曦

传媒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英美新左派对西方“进步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批判
2013年
作为英美新左派知识分子,霍加特、汤普森和詹姆逊试图通过细察的方式从民族志、历史文本和后现代文艺等资源库中提取素材以重构工业革命以来直至今天的社会发展史:一个由人民群众通过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改造和微观政治斗争,对抗资本主义及其主流意识形态"进步主义"的"进步"史,以此激励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弱势群体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平等权而斗争。
李曦
关键词:进步主义新左派晚期资本主义群众史观
E·P·汤普森的文化史观探讨——以《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汤普森试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从总体性、多元素和互动论的角度,深入"一整条生活之道"和大众文化政治中重构1780-1832年间的英格兰工人阶级形成史。他认为,工人阶级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是涉及工人日常生活总体的文化概念。只有一个工人主动选择成为阶级中的一员,他的身份才算建构完成,而完成的标志则是他抛弃了封建家长制的保护和约束,走向自主和独立,培养民主和社会化性格。在汤普森看来,在工业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家长制文化的制约,因此,早期英格兰工人阶级仍然是激励我们的同路人。
李曦
关键词:家长制互动论文化政治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历史“剧中人”和“剧作者”
2013年
按照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即是"一整条生活之道"和"选择性传统"的发展过程,人民通过拆解和重构某些传统因素并将之整合为自己的生活之道和斗争之道,从而创造和续写着历史。汤普森通过这样一种视角来看待1780—1832年间的英格兰道德经济和卫斯理宗等"遗存文化",意在告诉人们:遗存文化不等于落后、保守的文化,它也是一种蕴藏着激进、革命因素的选择性传统;而激发这种文化能量的恰恰是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汤普森从文化的角度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提供了借鉴。
李曦
关键词:道德经济卫斯理宗
“文化转向”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建构方法——从雷蒙·威廉斯的两个关键词说起
2013年
英国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雷蒙·威廉斯以两个关键词——"一整条生活之道"和"选择性传统"为核心建构了文化主义的理论逻辑,它表明:文化即文化史,文化史即历史;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构成了"选择性传统",即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冲突构成了葛兰西意义上的"霸权过程",应当给予大众文化的历史地位以适当的评价;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文化的民主化和家长制的进一步解体,而文化主义要做的就是推进这一进程。因此,文化主义和文化研究成了弱势群体捍卫自己生活之道和话语权的理论武器,推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转向"。
李曦
关键词:霸权大众民主
文化政治学视野下的群众史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以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汤普森用"文化主义"的方法重构了英格兰工人阶级的形成史。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文化即是"一整条生活之道",因而文化即文化史,文化史即历史,只有从这种总体的角度才能对历史进行定性。由于"一整条生活之道"是由千千万万的生活之道构成的,而这些生活之道的主体又是大众或者群众,所以,大众文化构成了历史的基础。由此,汤普森批判了经济决定论和传统的精英主义历史观,在文化政治学的意义上为群众史观开辟了新的用武之地。
李曦
关键词:精英主义
文化理论的“选择”与“被选择”——文化研究诞生对理论创新的启示
2012年
按照雷蒙·威廉斯的看法,历史是一个选择性传统:传统中的诸种因素通过不断拆解和重组而形成新的传统。思想史也可以这么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其外因是西欧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跨语境、远距离式解读所带来的理论遗产和困境,内因则是威廉斯等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同理心解读和民主化转义。两者的结果,帮助英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美国文化霸权,推动了自身的民主化进程。而威廉斯等人对理论传统的选择,始终以"人民民主"作为标准,这赢得了世界左派人士的尊敬。因此,拆解和重组他们的理论创新过程,将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启发。
李曦
关键词:文化研究大众文化文化主体性
让“文化”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建构
2012年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理论生产力,原因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将文化研究嫁接在旧唯物主义原则之上,而是试图克服文化主义范式所隐含的"激进的互动论"所固有的缺陷,为文化主义奠定唯物主义基础,替大众民主辩护。为此,威廉斯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基础/上层建筑"经典公式,使之在新的经济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更具弹性的解释力,实现了《文化与社会》未竞的事业:从正面的角度为"大众文化"正名。
李曦
关键词:文化主义文化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