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 作品数:3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设于立管底部的张力平衡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于立管底部的张力平衡系统,包括立管管线终端、张力平衡锚链及深水吸力桩;张力平衡锚链,所述张力平衡锚链一端通过卸扣与管线终端的吊耳连接,另一端通过加强环与所述深水吸力桩上的水下ROV吊钩连接;所述张力平衡...
- 杨伟尹汉军熊海荣赵党苑健康熊刚夏日长王波潘悦然刘彩虹王猛张英李俊汲李旭杨琥
- 文献传递
- 自升式平台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 2016年
- 介绍了自升式平台地震响应不同分析方法的原理,分析了自升式平台与其他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不同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海洋石油92x自升式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并分别采用静力法、反应谱法及时程分析法分析了平台在二类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时的地震响应。对比不同分析方法,其结果表明:反应谱法较静力分析法更保守,而时程分析法对地震波的选取有很大依赖;在地震作用下平台桩腿的弦杆及斜撑受力集中;桩腿上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平台总体最大位移为0.6m,该平台能够抵抗8级烈度的地震作用。该研究可为自升式平台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李宁杨伟李旭
- 关键词:自升式平台地震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
- SCR运动影响下刚性跨接管强度校核方法研究
- 2020年
- 本文主要对与钢悬链线立管(SCR)连接的刚性跨接管进行强度分析研究。在极端海况下,SCR发生跟随船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对与其连接的跨接管强度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分析研究SCR运动对跨接管的载荷方式,使用有限元方法对SCR及跨接管进行整体建模,进行动态时域分析,提出合理的校核方法,为刚性跨接管及SCR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张英李旭杨琥赵党杨伟
- 关键词:SCR
- 深水管汇J型安装分析研究
- 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海底石油开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S型海底铺管法技术上已相对成熟,但是随着铺设水深的增加,S型铺设法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了一种新的...
- 任翠青杨伟宋学婷
- 关键词:海底管道
- 文献传递
- 一种深水水下脱碳的S波形管道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水水下脱碳的S波形管道系统,利用海洋深水低温等自然环境条件,诱导产物中的CO<Sub>2</Sub>转化为水合物,以浆状形态沉积、分离。利用管道的S波形态,在上升段与悬浮段缓冲产物流速,在下降段促使...
- 陈野何宁王辉雷震名田震刘松何建文何杨熊海荣苑健康杨琥李旭杨伟戚晓明潘悦然
- 应用于悬链锚腿式系泊系统的灯笼型水下软管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水下软管是悬链锚腿式系泊(CALM)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CALM系统上的灯笼型水下软管的技术要求、设计工况和分析方法。明确了水下软管设计的关键是合理确定软管分段、浮子布置和水上浮筒偏移。此外,通过算例对水下软管的动态响应和关键部位的疲劳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杨伟张永辉孙国民
- 关键词:单点系泊
- 顶张紧式立管涡激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系统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涡激振动疲劳分析作为立管工程设计中重要内容,成为深水海洋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前景,参考国际业界工程经验积累,基于行业国际主流分析软件Shear7系统介绍了顶张紧式立管的涡振疲劳分析流程,包括涡激振动的发生机理与理论方法,结构模型创建,流速输入转化等方面。此外通过典型算例对所提出的截面疲劳分布流速法与传统的平面投影法进行结果对比,对这种简化方法论证了其应用与参考性。文章着重分析过程细节,对工程实践中的涡振疲劳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杨琥杨伟苑健康马坤明
- 关键词:涡激振动
- 深水动态脐带缆干涉分析方法研究
- 2022年
- 本文主要深水动态脐带缆的干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基于Lazy-wave的简化构型,提出了动态脐带缆干涉分析方法、分析流程、校核标准,并通过设计算例进行说明,为深水动态脐带缆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张英李旭杨伟刘刚陈思
- 钢悬链线立管全尺寸疲劳试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共振原理对钢悬链线立管进行全尺寸疲劳试验研究,研究共振式疲劳试验的工作原理、试件要求、试验标准的制定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处理分析。提出适用于工程的全尺寸疲劳试验的技术参数和要求,为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王会峰何宁李旭杨琥杨伟
- 关键词:全尺寸疲劳试验应力集中系数
- 深水钢悬链立管工程临界评估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工程临界评估(engineering critical assessment,ECA)的目的是确认缺陷的严重程度,以避免在工程安装和操作阶段因承受极端载荷或疲劳而导致不稳定断裂(和泄漏)。论文针对钢悬链立管工程设计中焊接检验可接受的缺陷开展ECA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ECA方法中关键参数对评估结果的敏感性。针对工程实际中1500m水深18英寸钢悬链立管,基于敏感性研究结果提出适用于工程设计的ECA参数确定原则和缺陷疲劳扩展曲线使用原则,为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侯静李旭杨琥熊海荣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