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措施及临床使用价值
- 2023年
- 探讨胃息肉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的患者88例,实施综合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患者的康复效果突出。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李玉婷梁新文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息肉综合护理
- 超声内镜对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及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80例,术前EUS检查明确病变来源、侵犯层次及性质。根据EUS结果确定内镜下手术方式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 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记录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80例病变,根据EUS检查结果,40例行ESD术,40例行EMR术。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87.5.%(70/80)。术后病理证实,2例ESD创面仍有病变残留,追加外科手术,其余38例病变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病变率97.5%(38/80)。2例EMR术中有少量出血,经电凝成功止血;6例ESD术中有少量出血,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成功止血;1例ESD术后出现黑便,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出血发生率11.25%(9/80)。3例ESD术中出现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穿孔,未转开腹手术,穿孔发生率3.75%(3/80)。术后随访55例,随访期3~6个月(平均4.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EUS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指导ESD、EMR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梁新文徐星莉阿珊李静
- 关键词: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联合EUS、ME-NBI在早期上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40例早期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综合评估检查结果,给予活检或手术获取病理检查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论检出食道早癌3例,食道癌前病变10例,癌前病变15例,胃早期11例,十二指肠1例,与病理结果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有利于提高了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同时准确判断病变浸润深度,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应用。
- 梁新文徐星莉李静
- 关键词:消化道超声内镜放大内镜
-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给予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等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统计数据得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指标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徐星莉梁新文陈哲陈彩玲
-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疗法
- 超声内镜、放大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放大内镜对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结果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40例消化道黏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内镜、放大内镜检查,比较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诊断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中经超声内镜检查,按照病变类型:乳头状瘤5例(12.5%),平滑肌瘤6例(15%),间质瘤5例(12.5%),异位胰腺4例(10%),炎性糜烂4例(10%),消化道早癌11例(27.5%),息肉5例(12.5%);按病变部位:食道13例(32.5%),胃21例(52.5%),肠6例(15%);经放大内镜检查按照病变类型:乳头状瘤5例(12.5%),平滑肌瘤3例(7.5%),间质瘤8例(20%),异位胰腺4例(10%),炎性糜烂4例(10%),消化道早癌12例(30%),息肉4例(10%);按病变部位;食道13例(32.5%),胃22例(55%),肠5例(12.5%);与获取病理比较,超声内镜病变性质准确率92.5%(37/40),浸润深度准确率95%(38/40);放大内镜病变性质的准确率87.5%(35/40),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82.5%(33/40)。结论:尽管超声内镜检测准确率高于放大内镜,但两者侧重点不同,临床上将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消化道黏膜病变精准诊断,提高检出率及准确判断病变浸润深度,为临床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案,且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梁新文徐星莉李静阿珊
- 关键词:超声内镜消化道放大内镜
- 乙肝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
- 2024年
- 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5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2组。传统组为非出血者,观察组为出血者,分析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血清清蛋白、门静脉内径、碱性磷酸酶、红色征为主。
- 李文萍李玉婷李瑛梁新文
-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四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现场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已经成为消化领域重要的诊治手段,但由于消化内镜价格昂贵,且需要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内镜的消毒和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目前国内消化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多遵照该操作规范进行,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戊二醛是我国常用的内镜消毒剂,尤其在消化内镜的消毒过程中被普遍应用,但其气味大,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危害,且浸泡时间长,不利于内镜的周转使用,在临床应用中暴露出其对医患双方健康损害、出现耐药龟分枝杆菌等诸多问题。
- 梁新文徐星莉
- 关键词:消化内镜酸性氧化电位水多酶清洗液医源性感染毒剂消毒
-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异位胃粘膜症1例
- 2022年
-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是指十二指肠球部全层黏膜都被含有大量胃细胞的胃底黏膜覆盖,胃细胞主要是壁细胞和主细胞,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与患者异常的胚胎发育有关,可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光镜下可见灶状分布的完整的分化成熟的胃黏膜组织,还可见胃腺、主细胞和壁细胞,主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胃液素,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组胺,两者又共同促进胃体壁细胞合成、分泌盐酸,因此当发生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时,可因胃黏膜细胞产生盐酸,导致十二指肠球部的碱性环境发生改变,可能引发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为探讨十二指肠球部多发异位胃粘膜的电子纤维胃镜下及超声内镜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本文选择我院2022年1月确诊的1例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观察呈结节样改变,大小不等,再次进镜,见一隆起,呈结节样,大小约1.6cm,类圆形隆起,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软、管腔狭窄,观察见狭窄处大弯侧见十二指肠乳头,窄带成像观察可见呈褐色改变,表面呈白色肠化样增生。通过本例患者的观察发现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患者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处黏膜粗糙、糜烂、结节状增生,特别是是息肉样增生,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目前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内镜下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内镜下切除 已成为当下首选的治疗方法。
- 梁新文徐星莉李玉婷
- 关键词:电子纤维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