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厚东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缺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构建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后循环
  • 1篇后循环缺血
  • 1篇胶原
  • 1篇胶原复合
  • 1篇胶原支架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胶质瘤模型
  • 1篇高压氧
  • 1篇高压氧治疗
  • 1篇U251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0...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梅厚东
  • 1篇朱金苗
  • 1篇刘克万
  • 1篇陆林
  • 1篇吕东来
  • 1篇卢虎生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用三维胶原复合支架培养U251细胞构建体外胶质瘤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恶性胶质瘤细胞在二维和三维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行为差异,体外构建三维胶质瘤模型体系.方法 以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及U251-GFP作为模型细胞,于制备的三维胶原复合支架内培养,以二维贴壁培养的肿瘤细胞为对照,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采用细胞活性与周期测定比较不同培养模型的细胞增殖和周期差异;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三维细胞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的部分特征蛋白表达.结果 胶质瘤细胞在三维胶原复合支架中培养后在支架内黏附、浸润生长,并聚集成不规则团块状,细胞形态多样,而二维培养的细胞以单一的梭形为主.培养12 d,三维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增殖速度显著慢于二维贴壁培养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维模型中胶质瘤细胞的G0/G1期比例由65.52%增加至81.01%,而S期和G2/M期比例则分别由25.59%、8.89%减少至15.96%、3.03%.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显示三维胶质瘤细胞培养模型中,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阳性表达,而神经元标志物Neun阴性表达,其增殖指数也与临床常见肿瘤标本接近.结论 三维培养胶质瘤细胞在形态学、增殖速度、细胞周期等方面与二维培养细胞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类似体内高级别胶质瘤的免疫组化特点,三维胶原复合支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微环境,可作为胶质瘤体外模型用于多种研究.
卢虎生陆林梅厚东朱金苗吕东来
关键词:胶质瘤胶原支架
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
2015年
后循环缺血是以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甚则猝倒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也称为颈性眩晕或Barre-Lieou综合征[1]。目前治疗方法繁多,常规单一治疗远期疗效欠佳,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易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本院于2012-01-2013-12采用联合高压氧治疗该类患者96例,现报告如下。
梅厚东刘克万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