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思

作品数:1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伤患者
  • 1篇胃肠功能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脑损伤患者
  • 1篇埋线
  • 1篇脑损伤
  • 1篇脑损伤患者
  • 1篇肠功能

机构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1篇余娅娟
  • 1篇吴小飞
  • 1篇王思思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维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维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5~12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所表现的不同病机和症状,辨证取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入组后不同时点腹腔压力检测情况,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发生率,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30kcal/kg·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入院后48h、4天和7天腹腔压力均低于对照组[(11.10±1.47)mmHg vs(13.50±1.43)mmHg、(8.40±1.25)mmHg vs(11.90±1.56)mmHg、(6.73±0.74)mmHg vs(10.80±1.30)mmHg,均P〈0.0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3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穴位埋线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耐受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吴小飞余娅娟胡培亚王思思
关键词:颅脑损伤胃肠功能穴位埋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