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天宇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弹塑性
  • 1篇蓄水
  • 1篇蓄水量
  • 1篇液相
  • 1篇乙醇胺
  • 1篇引法
  • 1篇制氢
  • 1篇三乙醇胺
  • 1篇双金属
  • 1篇双金属复合管
  • 1篇碳化钨
  • 1篇牵引法
  • 1篇热导率
  • 1篇热管
  • 1篇锥头
  • 1篇理想弹塑性
  • 1篇界面结合强度
  • 1篇金属复合
  • 1篇换热
  • 1篇换热性能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明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胡军
  • 3篇赵天宇
  • 2篇滕海鹏
  • 1篇郑茂盛
  • 1篇田忠
  • 1篇高航
  • 1篇赵阳

传媒

  • 1篇焊管
  • 1篇节能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牵引法制备双金属复合管的锥头尺度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2017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金属复合管在机械牵引法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状况,从双金属复合管受力分析角度,以平面应变假定和理想弹塑性为材料模型,通过对双金属复合管成型过程进行简化分析,选择牵引法制备双金属复合管,认为其胀形过程是由锥度实施的,因此,锥头尺度对界面结合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了牵引法制备双金属复合管的锥头尺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的规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试验预测模型能够给出较好的预测结果。
郑茂盛赵天宇高航滕海鹏胡军
关键词:双金属复合管牵引法界面结合强度理想弹塑性
金属碳化钨与液相染料光敏剂协同促进光催化制氢被引量:1
2023年
使用WC作为光催化材料通过水还原制氢很常见,但它通常需要与有效的光吸收剂协同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光催化活性。这可归因于WC的窄带隙,导致水的氧化还原能力不足。有趣的是,我们的研究通过一种新型固液光催化体系克服了这种限制,该体系将裸WC光催化剂与液相光敏赤藓红B(Er B)相结合。这种概念的提出消除了将WC耦合到光吸收半导体的需要,这通常需要繁琐的程序来获得适当的功能化光催化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λ=520 nm)照射下,所提出的固液光催化体系产生了显著的氢气,然而,只有在三乙醇胺(TEOA)作为牺牲试剂的共同存在下。显然,仅加入WC和Er B的空白实验在典型的光催化条件下表现出几乎为零的光催化活性和无法测量的H_(2)生成。在光照TEOA溶液中仅存在Er B或WC的光反应中也观察到类似的活性。这些空白实验证实了所有三种成分的重要性,即WC、Er B和TEOA,它们分别作为光催化剂、光吸收剂和牺牲试剂,在我们提出的体系中产生有意义的H_(2)。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系统地研究了三个关键参数,即p H值、Er B和WC浓度的影响。发现H_(2)生成的最佳p H值为8,稍微改变到更碱性或酸性条件会降低体系的光催化活性。在p H<8时,部分TEOA将发生部分质子化,从而失去其在光催化体系中作为牺牲试剂的活性。当p H值增加到超过8时,反应介质中的低质子浓度也会扰乱热力学驱动,导致体系产生的H_(2)受到抑制。同时,发现最佳Er B浓度为1mmol·L^(-1),从最佳点降低或增加Er B浓度均不利于H_(2)的产生。Er B浓度较低的体系(<1mmol·L^(-1)),在吸光上不足以满足体系的礼用,而较高浓度(>1 mmol·L^(-1)Er B)的体系,会引起明显的散射效应,组织光穿透反应溶液。相反,WC的浓度与H_(2)的生成呈稳定的正相关,在加入12 mmol·L^(-1)WC的体系中,H_(2)的生成量最高。在最佳条件�
雷永刚赵天宇黄锦鸿张颖贞臧雪瑞李晓蔡伟龙黄剑莹胡军赖跃坤
关键词:液相WC三乙醇胺光催化制氢
常温热管换热性能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的新型传热元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热管的应用范围已经从航天、航天器中的均温和控温,扩展到了工业技术的各个领域。将热管传热原理应用于风能致热技术的传热中,作为传热元件,目的在于探讨热管技术在风能致热的热能进输送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期获得风能致热的基本数据,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针对自行设计和研发的风车及磁涡流发热系统,通过对多组实验的测试,分析热管在不同蓄水量时的热导率,并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归纳对比,得到了热管的有关传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管的热导率随着蓄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呈非线性关系。这对热管技术在风能致热的热能传输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天宇滕海鹏赵阳田忠胡军
关键词:热管传热热导率蓄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