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1,8-萘酰亚胺类蓝移比率Cu(Ⅱ)离子荧光探针分子的光物理性质
-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分子A及其金属络合物A-ZnCl2、A-Cu(NO3)2、A-NiCl2的光物理性质,探讨探针分子A与Cu(Ⅱ)络合并产生蓝移...
- 郑丽周丹红
- 关键词:1,8-萘酰亚胺TD-DFT
- 文献传递
- 1,8-萘酰亚胺类蓝移比率Cu(Ⅱ)离子荧光探针分子的光物理性质
-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分子A及其金属络合物A-ZnCl2、A-Cu(NO3)2、A-NiCl2的光物理性质,探讨探针分子A与Cu(II)络合并产生蓝...
- 郑丽周丹红
- 关键词:1,8-萘酰亚胺TD-DFT
- 蓝移型萘酰亚胺类Cu^(2+)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被引量:3
- 2017年
-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BF1(N-丁基-4,5-二[(吡啶-2-甲基)氨基]1,8-萘酰亚胺)与Cu^(2+)的络合以及产生蓝移荧光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BF1受光激发后,萘氨基与萘环之间的N—C键扭转形成NC醌型结构,导致N上p电子向萘环π*轨道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荧光波长红移.BF1与Cu^(2+)络合后,使N—C键扭转受到限制,阻断了ICT作用,只存在局域发射(LE)荧光,相对于BF1的荧光波长发生蓝移.
- 周丹红郑丽李蒙召王译晨董浩
- 关键词:1,8-萘酰亚胺分子内电荷转移含时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