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伊曲康唑
  • 3篇康唑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细胞
  • 2篇白念珠菌
  • 1篇芽生菌病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掌跖
  • 1篇掌跖脓疱病
  • 1篇脂溢性
  • 1篇脂溢性皮炎
  • 1篇乳杆菌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特应性
  • 1篇特应性皮炎
  • 1篇疼痛

机构

  • 6篇青岛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郑晓丽
  • 2篇梁官钊
  • 2篇史冬梅
  • 2篇刘维达
  • 2篇陈官芝
  • 1篇张向萍
  • 1篇陈浩
  • 1篇郭晨煜
  • 1篇陆丛笑
  • 1篇唐启令
  • 1篇刘维达
  • 1篇郑文文

传媒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伊曲康唑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重新认识伊曲康唑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伊曲康唑的非抗真菌作用正被人们不断认识。此前,笔者已经总结了伊曲康唑的抗肿瘤作用,拓宽了人们对伊曲康唑的认识。研究发现,伊曲康唑对掌跖脓疱病、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存在治疗作用,提示其存在潜在免疫调节作用。在此,笔者对伊曲康唑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再次拓宽伊曲康唑的临床应用范围。
梁官钊郑晓丽刘维达
关键词:伊曲康唑免疫调节掌跖脓疱病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
伊曲康唑对巨噬细胞极化和吞噬白念珠菌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对巨噬细胞的极化及其吞噬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小鼠类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系,实验组:0....
郑晓丽
关键词:伊曲康唑巨噬细胞白念珠菌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结果: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郑晓丽郑文文唐启令陆丛笑郭晨煜张向萍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乳杆菌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乳杆菌和白念珠菌均为人体常见寄生菌,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抑制。乳杆菌可通过细胞间相互接触及其分泌的代谢产物作用于白念珠菌,而同时白念珠菌又可拮抗乳杆菌对其的抑制作用。本文从乳杆菌对白念珠菌黏附性、芽管、菌丝、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白念珠菌对乳杆菌的拮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探讨乳杆菌与白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郑晓丽史冬梅陈官芝
关键词:乳杆菌白念珠菌相互作用
伊曲康唑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迁移及MMP-2、MMP-3、MMP-12与RANTES的分泌
2018年
目的:明确伊曲康唑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迁移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12与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单核细胞,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诱导至第8天,将DCs分为对照组、伊曲康唑处理组(0.25、0.5、1μ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不同浓度伊曲康唑对DCs活性及DCs迁移情况;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MMP-2、MMP-3、MMP-8、MMP-12、CCL5/RANTES的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MHCII、CD40、CD80、CD86及CCR7的表达。结果:伊曲康唑对树突状细胞毒性呈时间及剂量依赖;伊曲康唑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MMP-2、MMP-3、MMP-12和RANTE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伊曲康唑组和对照组中的CCR7和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抑制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及相关MMPs和趋化因子的表达。
郑晓丽梁官钊史冬梅沈永年刘维达陈官芝
关键词:伊曲康唑树突状细胞迁移RANTES
芽生菌病样黑素瘤一例
2018年
患者女,61岁,因左足跟溃烂、结节1年余,于2015年8月14日就诊。1年前患者左足跟曾被“荆棘”扎伤,局部出现肿痛、渗液.最初未予治疗,局部疼痛有所缓解,但皮损渐隆起扩大,周围出现淡红色结节样损害,并出现渗液。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给予口服克拉霉素及外用膏剂等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
梁官钊陈浩董嘉琤葛力瑜刘加郑晓丽刘维达
关键词:黑素瘤局部疼痛皮肤感染外用膏剂疗效不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