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北京主城区人为热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源清单法对北京主城区的人为热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热源排放总量与时空特征并进行小区验证.结果表明:主城区的人为热年排放总量为1.11×10^(18)J/a,为太阳辐射总量的8.1%,其中建筑排热占人为热排放的45.3%,交通和工业部分分别占30.1%、20.2%;人为排热总量最大的为朝阳和海淀区,占主城区总量的52.2%,最少的东城和大兴区均占7.7%;主城区平均排放强度为14.55W/m^2,最大为西城区82.30W/m^2,大兴区仅为2.61W/m^2;人为热排放高值区多集中于北二环与北四环内,约为60~100W/m^2,少数街道和地区排热在150W/m^2以上,最高排热强度272~376W/m^2为北京CBD区,人为热结果与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交通排热的月变化不显著,日变化系数在09:00、18:00左右较高,建筑排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刻均有明显差别,出现"双峰"现象,同人们作息规律相一致.
- 王业宁陈婷婷孙然好
- 人为热排放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展望被引量:21
- 2017年
- 全球范围的城市扩张和能源消耗,导致人为热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地表热环境,人为热排放与城市热岛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国内外文献总结源清单法、数值模拟法和能量平衡方程等3种人为热估算方法的优缺点,评价人为热研究在城市、区域和全球尺度的主要进展和区别,归纳出现有研究在城市尺度多关注人为热的时间动态变化,区域和全球尺度研究则更关注人为热的空间差异,以及人为热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和人类的适应对策。从中发现人为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匹配性、研究结果的验证和比较、人为热排放与景观功能的联系、人为热排放强度和周期对气温的影响机制等。根据现存问题提出多学科集成、人为热与景观功能耦合、时空尺度选择、数据获取等4个方面的建议,有助于在理论和方法方面深化和拓展城市人为热研究。
- 孙然好王业宁陈婷婷
- 关键词:能源消耗热岛效应全球变暖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