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宇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水流
  • 2篇中性束
  • 2篇中性束注入
  • 2篇中性束注入器
  • 2篇注入器
  • 1篇虚拟仪器
  • 1篇温升
  • 1篇误差分析
  • 1篇EAST
  • 1篇采样
  • 1篇采样率
  • 1篇测量系统
  • 1篇差分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篇胡纯栋
  • 2篇许永建
  • 2篇于玲
  • 2篇栗翔
  • 2篇陈宇
  • 1篇刘胜
  • 1篇张为堂

传媒

  • 1篇核技术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EAST中性束注入器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误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水流量热法是强流离子束束功率测量常用的方法,由于测量仪表安装位置的问题,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全超导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误差。本文结合水流热量累计测量系统的原理分析其误差的来源,针对其中由于采集时间有限和真空室内外热传递损失三部分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修正,将沉积功率百分比由73.72%提高到86.27%,修正结果显著。最终将修正方法嵌入到现有的沉积功率计算系统中,实时地进行误差修正,从而得到更精确的沉积在热承载部件上的功率沉积,为功率沉积分布和中性化效率的精确测量提供依据。
陈宇胡纯栋许永建于玲栗翔张为堂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器
中性束注入器水流热量计系统优化分析
2016年
介绍了用于计算中性束注入实验中束流功率沉积的水流热量计系统优化及优化后的测试结果。前期的水流热量计系统利用串口传输和分散式牛顿模块采集,采样率低、传输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验要求;优化后的系统基于虚拟仪器,采用TCP\IP协议传输和虚拟仪器技术,提高了系统的采样率和精度、优化了数据传输速度及抗干扰能力。优化后的系统经测试可以准确监测中性束注入器装置上各热承载部件冷却水的温升及流量,并分析得到中性束注入时束流在各热承载部件上的功率沉积。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工作稳定,使用灵活,数据准确,满足实验要求。
于玲栗翔许永建胡纯栋刘胜陈宇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采样率温升虚拟仪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