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学术精神与社会使命: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办刊路径探析
- 2022年
- 学术期刊是促进学人、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从办刊理念、办刊模式、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其办刊实践和成效,探讨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新时代民族学类学术期刊要秉承民族学观照现实、关怀弱者、辅助底层的学科传统,以传承学术精神、承担社会使命为基点,从聚焦社会热点、打造期刊特色、推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着手,促使期刊建设与民族学学科发展相融合,从而推进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丰富民族学的中国研究与实践。
- 陈彪
- 关键词:民族学
- 封面学者:周平教授
- 2017年
- 进入21世纪,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民族与边疆治理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基于此,关注民族与边疆治理的学者济济一堂,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其中,周平教授在民族与边疆政治学研究中更是卓有成效。
- 陈彪
- 关键词:学者封面边疆治理政治学研究
- 超越边界:跨物种民族志的困境与前景被引量:4
- 2022年
- 在全球生态危机频发的当代,跨物种民族志是人类学迈向复杂社会,超越自然与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联结人与非人提供了多种可能。跨物种民族志在接续自然与文化的同时,也经常游走于“一致”与“分离”之间,陷入零散化、碎片化与解构化的可能陷阱,其在文本的呈现、叙述、解释以及方法应对上遭遇多种“麻烦”。然而,人类学的知识更新,多元主义、科际整合和多语言交叉,以及多物种保护的中国话语与实践使其前景广阔。站在新的起点,跨物种民族志要继续推进“新世代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服务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建人与非人的“缓冲地带”,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
- 陈彪曹晗
- 关键词:生态危机本体论转向
- 人类“它者”: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人类学的多物种关怀被引量:4
- 2022年
- 全球灾害频发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非人物种的边界及共生关系。人类学的跨界研究可以更好地、多方面地理解它者的社会生命,从而探索自然与文化断裂的接触地带。然而,人类学的它者指向在现当代遭遇表述危机与实践困境,导致多物种研究的本体论转向,跨物种民族志便是此次转向的一种延续和突破,为弥合人与非人、人与自然两分提供了启示。跨物种民族志将人与非人置于更为宏大且具体的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政经体系中,从制度、体系、文化、价值上探寻多物种共存的可能未来。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类学应当进一步深化它者的应用研究,促进跨地域、跨学科和多语言的交叉,融合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两类知识,丰富人类学知识体系,多方面展现多物种保护的中国话语与实践,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
- 陈彪陈彪
- 关键词:本体论转向
- 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与进路——兼谈文旅乡建被引量:22
- 2022年
- 中国是根植于乡村的中国,是从乡村发展出来的中国。相对于村落、农村而言,乡村的概念具有多样性、丰沛性、融合性与整体性,是一个更为独立且开放的社会单元、文化单元,这是认识乡村价值、把握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认知前提。在理解乡村的基础上,以J村文旅兴村的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与进路,思考乡村文化旅游的当代价值。文章认为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融合、开放与共享的理念,既要理解、尊重和认同乡土文化,也要融合都市与乡野、传统与现代,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以文化悦民、文化惠民来实现文化聚民。与此同时,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短板在乡村,弱项在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有益尝试,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资源的关联互动和创新发展,将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 陈彪曹晗
- 关键词:乡村文化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