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智
-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7—2022年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其慢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17—2022年体检数据,使用Excel 2016和SAS 9.4软件从总体、城乡、性别和5岁年龄组分别统计其超重率和肥胖率,并采用χ^(2)检验做组间比较,用趋势性χ^(2)检验来检验超重率和肥胖率的趋势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7—2022年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体超重率以4.51%的年均增长率上升(χ_(趋势)^(2)=6140.26,P<0.001),男性、女性、城市、农村以及各年龄段的老年人的超重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5),年均增长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85岁年龄组高于其余年龄组,历年超重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65岁年龄组高于其余年龄组(P均<0.05);2017—2022年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体肥胖率以8.42%的年均增长率上升(χ_(趋势)^(2)=4904.93,P<0.05),男性、女性、城市、农村以及各年龄段的老年人的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5),年均增长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85岁年龄组高于其余年龄组,历年超重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65岁年龄组高于其余年龄组(P均<0.05)。结论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要控制其上升趋势,可首先强化对老年男性、农村老年人以及高龄老人的看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 刘玲吴田勇王卓王小艳雷智杨龙玲杨清谢容
- 关键词:体质指数老年人超重肥胖
- 中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流行趋势研究被引量:8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流行趋势及其聚集模式的变化情况,为慢性病共病防治措施的改善和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20年数据,选取参与两次调查的≥45岁的12149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病及共病患病情况。采用R 4.3.1统计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语言的stats包实现系统聚类,用R语言的arules程序包挖掘慢性病共病模式。结果2011年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7±8.6)岁。2011年研究对象14种慢性病的中位患病数为1个(P_(25)~P_(75):0~2个),2020年调查对象的中位患病数增至2个(P_(25)~P_(75):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0年研究对象共病率为63.0%,高于2011年(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2011年基线调查时还是2020年随访调查时,女性(2011年OR=1.25,2020年OR=1.25)、年龄≥60岁(2011年OR=1.56,2020年OR=1.51)、戒烟(2011年OR=1.71,2020年OR=1.70)以及不饮酒(2011年OR=1.23,2020年OR=1.40)与慢性病共病高风险相关;居住在城镇地区(OR=1.18)在2011年基线调查时与慢性病共病高风险相关;饮酒情况<1次/月(OR=1.38)在2020年随访调查时与慢性病共病高风险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为中等(OR=0.86)或高(OR=0.76)、已婚(OR=0.88)在2020年随访调查时与慢性病共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11年的共病模式分别为高血压共病模式(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心脏病或糖尿病或脑卒中)、关节炎或风湿病共病模式(关节炎或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或肾脏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共病模式(慢性肺部疾病+哮喘);2020年的共病模式分别为高血压共病模式(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心脏病或糖尿病或脑卒中)、关节炎或风湿病共病模式(关节炎或风湿�
- 刘冬阳黄昕彤赖晋锋雷智马小英王琼刘娅
- 关键词:中老年人聚类分析关联规则
- 泸州市城区在校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11/2019-01期间以匿名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泸州市9所公立小学和3所私立小学的小学生近1年来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状况,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χ^2或χ^2趋势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5 975名小学生,平均年龄(9.53±0.96)岁,男、女生分别为3 085人、2 807人。中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为77.97%;其中,打网络游戏发生率最高,为66.26%,其次是校园暴力为27.9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公立学校(OR=1.47,95%CI:1.20~1.79)、五年级(OR=1.60,95%CI:1.25~2.04)、男生(OR=1.83,95%CI:1.55~2.15)、性格一般(OR=2.05,95%CI:1.61~2.62)和性格外向(OR=1.41,95%CI:1.12~1.76)、成绩中等(OR=1.40,95%CI:1.17~1.68)和成绩中下(OR=1.45,95%CI:1.04~2.02)、父母当面吵架(OR=2.30,95%CI:1.88~2.83)是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市城区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等教育部门以及家长都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人群身心健康发展。
- 常豫红叶运莉蒋德勇雷智张容
- 关键词:小学生影响因素
- 我国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4年
- 儿童是传染病的高发群体,而托幼机构又是儿童发生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场所。传染病具有突发性、传染性、流行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一旦传染病在幼儿园暴发,将严重影响托幼机构的教学秩序,甚至进一步扩大形成某个地区乃至全国或全球的疾病,给孩子、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我国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研究进展,分别从病原体检测手段、防控法律制度和协同防控体系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来阐述我国在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对我国新时期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白永旗雷智杨森文萍雷小琴彭钢
- 关键词: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流行性
- 酶联免疫法检测新冠灭活疫苗接种人群血清中和抗体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不同时间间隔的人群体内产生中和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价疫苗在人群产生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1月底至2021年1月期间接种两针剂免疫后,全程参与采样检测的50名疾控中心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共四个时间点收集血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和抗体,通过测定吸光度A值,计算阳性率和抑制率。结果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30%(15/50)和100%(50/50);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8.80%、49.86%、34.60和95.55%。方差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不同时间段平均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6.00,P<0.00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人群的平均抑制率逐渐降低,接种加强针后出现明显升高(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两针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但体内一直存在免疫记忆,增加疫苗加强针再次刺激,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将会显著上升。
- 许文平雷智余明胡馨月刘春梅徐立新任洁艾雨
- 关键词:中和抗体抑制率阳性率
- 泸州市2014年初中生伤害发生状况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泸州市22所中学七~九年级16 465名在校学生2014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6 465名初中生伤害总发生率为13.24%(2 180名),轻、中、重度伤害分别占92.02%,5.50%,2.48%。城市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20%,农村学生为13.67%;男生为14.69%,女生为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79,32.531,P值均〈0.01)。2 180人发生各类伤害2 728人次,涉及伤害13种,以跌倒/坠落(39.22%)、割/刺伤(21.99%)为主;农村学生扭伤/拉伤、打架、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χ~2值分别为4.685,8.563,4.294,P值均〈0.05)。约41.15%的城市学生伤害发生在家庭,农村学生主要发生在学校(37.28%)和家庭(35.91%);轻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38.01%),中、重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39.20%)。结论泸州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以轻度伤害为主。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伤害类型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学生伤害的发生。
- 常豫红范颂陈航雷智刘霞凌莉
-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
- 2015-2017年泸州市死因漏报调查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死亡病例的漏报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泸州市7个区县开展2015-2017年死亡病例的回顾性漏报调查,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分类。不同年份、地区、死亡年龄、性别、区县、死亡原因的漏报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5-2017年泸州市死亡漏报率11.78%,城市死亡漏报率(15.55%)高于农村死亡漏报率(11.03%),死亡年龄中0~6岁年龄段死亡漏报率为20.57%,高于其他年龄段死亡漏报率,死亡原因中传染病死亡漏报率为27.52%,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漏报率,7个县区中合江县死亡漏报率(20.42%)最高。结论2015-2017年泸州市死亡漏报率逐年降低,显示死因漏报情况明显改善,但日常监测中应加大关注城市流动人口的死亡人群和0~6岁年龄组及传染病死亡人群。
- 吴田勇雷智张燕刘玲孙茂程陈航
- 关键词:死因
- 2015—2022年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 评价泸州市2015—2022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民预防保健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健康管理措施和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泸州市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导出2015—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年度健康体检数据,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6.0软件对在管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人数、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和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综合控制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线性趋势卡方统计推断,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5—2022年泸州市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从16 063人上升至106 877人,管理率从4.83%上升至32.16%、服务的规范管理率从32.22%上升至62.79%,血糖控制率从39.69%上升至43.70%,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关联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体质指数达标率、体育锻炼率、甘油三酯达标率、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在2016年达到最高后维持在一个范围波动;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吸烟率、饮酒率无明显改善。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全民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实施对及时发现并将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都有很积极的作用。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考核方式用于糖尿病人群防控效果的全面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王小艳吴田勇杨龙玲刘玲雷智
-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糖尿病健康管理
- 2016—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肝癌发病的变化趋势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6—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居民肝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完善泸州市肝癌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泸州市2016—2022年居民肝癌发病数据,计算肝癌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泸州市各区县每月新增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段拟合,分析肝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泸州市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22.96/10万上升至2022年的32.31/10万。2016—2022年男性肝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性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34.83/10万上升至2022年的47.95/10万,APC为3.3%;女性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10.50/10万上升至2022年的15.95/10万,APC为3.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22年0~<4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发病率上升;55~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以年均16.4%的幅度上升。【结论】泸州市肝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性肝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男性是肝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结合地区发展差异,针对性地开展肝癌防治工作。
- 王荣任宁君李爱玲陈润雷智范颂
- 关键词:肝癌发病
- 2016年泸州市18岁及以上体检人群慢性病现状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18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存在的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各区县上报的"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健康体检表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304 087人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1)既往确诊高血压患病率24.50%,标化率12.42%,女性(标化率12.93%)高于男性(标化率11.92%);(2)确诊糖尿病患病率11.95%,标化率7.38%,女性(标化率7.81%)高于男性(标化率6.96%);随年龄增长,两病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不锻炼率78.5%,吸烟率23.2%,超重率29.9%,肥胖率10.2%。慢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81.59%。结论威胁该市人群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阻肺、癌症为主的4大类慢性病。主要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体育锻炼不足、吸烟、超重和肥胖。各年龄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发或将成为庞大的慢性病患者后备军。遏制慢性病上升的势头关键在于阻止高风险人群发展成患者,唯一有效的防控措施就是对该人群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强有力的干预。
- 张燕王小艳雷智李道西
- 关键词:慢性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