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莹莹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治疗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辅以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指标,并可降低并发症,让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 李娅婷徐妍妍韦莹莹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心理并发症负性情绪
-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近期的不良事件及远期的安全性。方法185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检测供者动员时血常规及形态学分类、CD34+细胞百分比、干细胞混悬液中单个核细胞( MNC)数量及CD34+细胞计数,同时记录供者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集后第1、3、7天血常规变化及长期随访。结果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前白细胞计数为(6.16±1.58)x 109·L-1,采集时白细胞计数为(41.55±9.77)x109·L-1,是动员前6.75(4.18-10.87)倍。干细胞混悬液MNC为(247.61±105.99)x 108,CD34+细胞为(3.54±3.42)x 108。动员时血缘供者的常见不良事件有头痛、腰背困痛、四肢痛、全身痛,合计占94.6%;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静脉持续输注葡萄糖酸钙,供者口周和指尖麻木等低钙症状发生率为3.2%;所有供者的不良事件均可耐受,无一例供者因不良事件终止干细胞动员或采集。供者干细胞采集后1周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1 a血缘供者健康状况良好,无与动员及采集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动员采集无明显的近期不良事件及远期并发症,安全性非常高,为非血缘移植供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依据,减少恐惧感,降低反悔率。
- 玄中乾万鼎铭刘长凤李贵平李潺张丽英韦莹莹何海燕柳飞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
- 预见性护理方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6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依从性,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 李贵平刘长凤韦莹莹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黏膜炎依从性
-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针对性营养干预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针对性营养干预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2例淋巴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化疗即刻给予PDCA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计算CD4^(+)/CD8^(+))、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重、CD3^(+)、CD4^(+)水平和CD4^(+)/CD8^(+)均低于本组干预前,CD8^(+)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但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重、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消化道反应、黏膜损伤、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化疗即刻予以PDCA针对性营养干预可有效稳定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 石俊梅李贵平韦莹莹徐妍妍
- 关键词:淋巴瘤化疗营养指标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痛苦动态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心理痛苦动态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精准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8例HS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前指导患者填写人口社会学调查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FRAs)、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社会限制量表(SCS),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移植前疾病状态、首次移植、复发等疾病相关资料,并分别于移植前(T0)、移植后1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患者心理痛苦动态变化轨迹,利用潜在类别增长模型(LCGM)识别轨迹类别,根据潜在类别(不同心理痛苦轨迹)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心理痛苦轨迹患者预后无病生存率(DFS)和复发率(RR),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痛苦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468例HSCT患者均随访12个月,失访16例,成功随访452例;LCG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52例HSCT患者心理痛苦变化存在3个潜在类别,其中A组(心理痛苦程度持续较高)有155例(34.29%),T0时DT评分较高,T0~T3时D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理痛苦程度持续下降)有192例(42.48%),T0时DT评分较高,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理痛苦程度处于平稳低水平状态)有105例(23.23%),T0时DT评分较低,T0~T3过程中DT评分波动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移植前疾病状态、FRAs评分、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S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疾病高危、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SCS评分均是HSCT患者心理痛苦变化轨迹的危险因素,FRAs评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数行HSCT的白血病患�
- 韦莹莹陈志华徐妍妍李潺
- 关键词:心理痛苦造血干细胞移植
- 多维度护理干预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维度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8例。化疗期间,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多维度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期间,多维度护理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3%,低于常规护理组的56.25%(P<0.05);干预后,多维度护理组面对、ESCA、HHI、AHSMSRS、GCQ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多维度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83%,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9.17%(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可提升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其自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化疗效果。
- 徐妍妍石俊梅韦莹莹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
- 综合性优质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S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43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消极应对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5.82±1.42)分、(43.87±1.14)分、(10.32±0.76)分、(7.46±1.14)分,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54.38±2.28)分、(53.16±1.25)分、(14.15±0.83)分、(10.18±1.21)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7.41±1.03)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22.96±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GQOL-74总分分别为(89.14±2.25)分、(85.67±2.59)分、(87.79±1.25)分、(262.60±3.11)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80.34±1.36)分、(78.45±1.43)分、(82.34±1.08)分、(241.13±2.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的总治疗依从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综合干预组患者的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65%、4.65%、18.60%、18.60%,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23.26%、20.93%、39.53%、4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优质护理可改善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SAA患者的负性情绪,调节其应对方式,提升其治疗�
- 徐妍妍李娅婷韦莹莹张娜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状态
-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62例行allo-HSCT的ALL患儿分为对照组(n=36,常规干预)和研究组(n=26,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依从率、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应用于行allo-HSCT治疗的ALL患儿中,可以改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提高家属满意度,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 韦莹莹陈志华石俊梅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临床护理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期感染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早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态度、细致程度、耐心程度、专业水平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力低下及功能延迟、放化疗和预后免疫排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易于出现早期干预的重要因素,针对性这些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石俊梅张娜李贵平韦莹莹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