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毅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网膜
  • 3篇病变
  • 2篇眼前节
  • 2篇眼前节分析仪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分析仪
  • 2篇PENTAC...
  • 1篇断层扫描
  • 1篇眼底
  • 1篇眼底改变
  • 1篇眼眶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型

机构

  • 5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5篇张少维
  • 5篇李琴
  • 5篇黄毅
  • 1篇刘丽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与角膜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角膜密度值并评估角膜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比较性临床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24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00例(200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散瞳后未见任何眼底异常有52只眼(A组),非增生期DR 112只眼(B组),增生期DR 76只眼(C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定量检测角膜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糖尿病患者人群与正常人群角膜密度值的差异。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因素之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角膜密度值与DR级别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4.78±4.98),健康对照组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1.17±3.45)。非增生期及增生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密度值与DR别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较正常人群高,且与DR级别存在统计学相关性,角膜密度值可能是一种潜在的DR早期的筛查指标。
张少维黄毅李琴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眶内巨大植物性异物1例分析
2015年
患者男性,82岁,右眼眉弓皮肤伤口不愈伴反复脓性分泌物1个月余,于2014年11月10日来我院住院治疗。家属诉患者于1个月前跌倒后右眼眉弓处裂伤约1 cm,在当地医院就诊后未给予清创缝合,仅抗炎治疗。1周后伤口未愈并扩大且有脓液流出,遂给予清创并置引流条引流,仍无好转,转我院就诊。
李琴黄毅张少维
关键词:眼眶
晶状体密度测量在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定量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密度,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核型白内障患者300例(300眼),其中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作为糖尿病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作为对照组。根据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度分级体系(LOCS)Ⅲ标准,分为核型核混浊(NO)1~6及核颜色(NC)1~6,每个等级25眼。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定量检测2组患者的晶状体密度及厚度值,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分析晶状体密度及厚度值与LOCSⅢ评分值的相关性。结果晶状体密度及厚度随着NO及NC分级的增加而增大。糖尿病组中每个等级的晶状体密度及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在4.0以上等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晶状体密度及厚度值与LOCSⅢNO及NC分级均有正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晶状体密度值可作为LOCSⅢ分级标准白内障术前核硬度评估的有益补充指标。
张少维刘丽黄毅李琴
关键词:晶状体密度白内障
532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2例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532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C患者60例(6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32眼)和对照组28例(30眼)。对照组仅进行532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532激光治疗后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每次3 mg,tid,po,2个月后停药,少数患者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治疗前后眼底OCT及平均光敏感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周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OCT以及平均光敏感度的恢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92±0.12),(0.88±0.16),眼底OCT恢复(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分别为(18.14±11.15),(23.76±10.20)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27.32±2.61),(25.25±2.55)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CSC能快速消退黄斑水肿,与单纯激光治疗比较,缩短病程,加快视力恢复,能保护黄斑的视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李琴黄毅张少维
关键词:卵磷脂络合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病变
23G与20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在联合术前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及术中眼内全视网膜光凝(PRP)基础上,比较20G与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手术效果。方法 PDR患者88例(98只眼),随机分为20G组40例(48只眼)和23G组44例(50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前1周行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个月。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患者满意度为指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20G组与23G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5.00±25.00)min,(60.00±19.00)min,23G组较20G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增生膜表面再出血的情况相当,均各有2只眼。20G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BCVA(Log Mar视力)分别为1.4±0.02,0.68±0.04,0.54±0.04,0.54±0.03;23G组的BCVA分别为1.6±0.04,0.61±0.01,0.54±0.02,0.58±0.02。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与23G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2.8±1.8)mmHg和(12.4±1.2)mmHg;(15.9±2.2)mmHg和(16.5±1.0)mmHg;(16.9±2.6)mmHg和(16.6±2.1)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者20G组有2只眼,23G组有3只眼。23G组术中及术后满意度好于20G组(P<0.05)。结论在联合术前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及术中PRP基础上,20G与23G两种玻璃体手术治疗PDR均有较好的效果。与20G比较,23G玻璃体手术的操作时间更短,患者术中、术后的不适感更为轻微,满意度更好。
李琴黎智张少维张蝶念黄毅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