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耀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含水
  • 4篇剩余油
  • 4篇高含水
  • 2篇油藏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藏剩余油
  • 1篇油井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开发
  • 1篇运移规律
  • 1篇渗透率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剩余油潜力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处理
  • 1篇水井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

作者

  • 6篇黄耀
  • 3篇张建宁
  • 2篇李立峰
  • 2篇孔维军
  • 2篇杨阿玲
  • 2篇师国记
  • 1篇朱斌
  • 1篇卞亚军
  • 1篇李建军
  • 1篇徐伟
  • 1篇宋光鑫
  • 1篇吴兰平
  • 1篇臧燕

传媒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化工自动化及...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能源与节能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处理测控系统
1997年
对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况、水处理测控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系统的软硬件情况作了介绍。
朱斌徐新强黄耀李建军
关键词:水处理离子交换程序控制测控系统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2024年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孔维军李立峰张建宁苏书震师国记黄耀张美丹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剩余油储层渗透率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2024年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孔维军李立峰张建宁苏书震师国记黄耀张美丹
关键词:高含水断块油藏运移规律
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分布规律研究——以江苏油田S区块为例
2024年
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下降较快以至停采,对停采的高含水油藏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可以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为此开展了平板物理模拟实验,利用含油饱和度场分布对剩余油二次富集机理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高部位区域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对其主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受到残余阻力压差以及渗吸的作用,二次富集主要分布在注采连线的周边以及渗透率较低的高部位地区。确定了影响剩余油二次聚集的影响因素及技术界限值,即油藏满足停采时间超过36个月,地层倾角大于20°,平面渗透率级差大于2,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等条件可开展油田高含水停采油藏二次挖潜。
徐伟王智林张建宁黄耀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
高含水水平井剩余油潜力研究
2014年
针对目前油田部分水平井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开发效益变差等问题,根据高含水水平井见水特征,将其分为折线型、凹S型、凸S型与直线型四种类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类型水平井水淹规律与剩余油潜力,得出高含水水平井剩余油潜力依次是:凸S型>凹S型>折线型>直线型。研究成果可为高含水水平井控水稳油措施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依据,对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耀吴兰平杨阿玲
关键词:水平井剩余油潜力数值模拟
江苏油田水平井综合治理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水平井在江苏油田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开发的延续,部分水平井目前出现了含水上升、能量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对低产低效水平井进行分类,研究了水平井含水上升特征及挖潜潜力,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水平井生产动态,借助生产测井等资料对低产低效水平井治理。已治理的低产低效水平井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杨阿玲臧燕黄耀卞亚军宋光鑫
关键词:油田开发水平井含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