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文献,系统的介绍了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并就中草药对该病害的防治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寄生性鱼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胡梁及朱盛山张雄飞钟娜娜吴思平彭亮黄娟萍蔡延渠
- 关键词:中草药寄生虫鱼病
-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成药水提取工艺问题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阐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按影响水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分类,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并举例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未注明浸泡工艺的有516个方剂,溶媒用量523个,提取时间126个,提取次数8个,存在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等问题。中成药水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将可能会阻碍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宜予以重视,为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 周泽琴胡梁及蔡延渠钟娜娜吴思平朱盛山
- 关键词:《中国药典》浸泡时间
- 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伤寒论》经方煎煮工艺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 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 钟娜娜吴思平周泽琴胡梁及朱盛山
- 关键词:《伤寒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经方汤剂煎煮工艺
- 喘平缓释片释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阐明喘平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的累计释放率,用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Peppas方程等释药模型对喘平缓释片的释放曲线进行拟合,从溶出过程中各规定时间点取样测定其溶胀率、溶蚀度,体视显微镜观察缓释片的形态变化。结果喘平缓释片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在8 h的累计释放率均达到了80%,基本实现了均衡释放,用Peppas方程进行拟合后的方程分别为lg(Mt/M肄)=0.5108 lgt-0.5562,R2=0.9991,n=0.5108和lg(Mt/M肄)=0.5150 lgt-0.5386,R2=0.9989,n=0.5150。喘平缓释片的溶胀率在药物约释放60%时达到了最大值,其后逐渐下降,而溶蚀度则随着药物累计释放率的增加而增加。从体视显微镜观察到遇水膨胀后的缓释片凝胶层和浸润层在一定时间内是逐渐增厚的。结论喘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机制为药物扩散及骨架溶蚀两种作用。在喘平缓释片的体外溶出实验中,有众多颗粒从片剂表面脱落,提示喘平缓释片释药可能存在着新的释放模式-溶蚀-溶散-扩散机制。
- 钟晓雨吴思平霍务贞朱盛山
- 藻类变化对水产养殖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本文从藻类的生理特性,不同养殖季节,阶段优势藻种,环境因子对藻相平衡的影响,藻相平衡的调控等几个方面阐述藻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探讨藻类变化对水产养殖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藻相平衡,以期为健康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方法。
- 徐丰都胡梁及周泽琴钟娜娜吴思平蔡婷彭丽园朱盛山
- 关键词:环境因子
- 桃胶改良前后的溶胀性能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阐明溶剂、盐浓度、温度及p H对桃胶改良前后溶胀性能的影响,为阐明其缓释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原桃胶和改良桃胶辅料溶胀前后的干重、湿重,计算平衡溶胀率。结果:在不同溶剂中,改良桃胶的平衡溶胀率普遍明显高于原桃胶;桃胶改良前后的平衡溶胀率为二甲基亚砜>水>无水乙醇;在不同盐浓度中,桃胶改良前后的平衡溶胀率基本相同,均不受盐浓度影响,但显著小于水;在不同温度中,温度越高,桃胶改良前后的溶胀性能均越大,且改良桃胶更优;在不同p H溶液中,原桃胶易受酸碱度影响,而改良桃胶的平衡溶胀率不受其影响,且表现出更佳的溶胀性能。结论:改良桃胶的溶胀性能显著优于原桃胶;桃胶改良前后的溶胀性能受溶剂、温度的影响显著,而对盐浓度和p H(原桃胶易受影响)则不敏感。
- 吴思平蔡延渠田先地钟娜娜周泽琴彭丽园吴燕红李苑新朱盛山
- 关键词:盐浓度温度PH
- 改良辅料Ⅰ与其他辅料配伍对喘平提取物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阐明改良辅料Ⅰ与其他辅料配伍后黏度变化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以喘平方提取物为模型药物,糊精为填充剂,与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40%,45%,50%)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A,B,C);以最佳比例将改良辅料Ⅰ与不同填充剂[乳糖、糊精-糖粉(1∶1)、淀粉-糖粉(1∶1)、微晶纤维素]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D,E,F,G),采用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的释放度,利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各成分间的均衡释放。结果:辅料Ⅰ扭矩<10%。改良辅料Ⅰ黏度218.3×10-3Pa·s。处方A,B,C的黏度分别为105×10-3,265×10-3,540×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全时间分别为6,8,10 h;处方C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累计释放度分别为97.21%,96.79%,94.21%,成分间释放因子(f2)依次为75.08,71.42,61.88,均衡释放效果较好。处方D,E,F,G黏度分别为400×10-3,435×10-3,475×10-3,808.3×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时间分别为8,>10,10,2 h;处方F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3种成分释放度分别为98.40%,97.92%,97.99%,成分间f2分别为74.78,74.65,74.70,均衡释放效果较好。结论:改良辅料Ⅰ能满足均衡释放的要求,不同辅料的配伍会影响喘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与糊精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呈正相关;与不同填充剂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未呈正相关关系。
- 龚琼朱盛山李碧云钟晓雨田先地吴思平钟娜娜蔡延渠
- 关键词:黏度体外释放度填充剂
- 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阐明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用量、填充剂)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方法以喘平方为模型药,改良桃胶为缓释辅料,采用体外释放度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缓释片的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指标成分间是否均衡释放。结果不同配伍考察中,当填充剂为淀粉、淀粉/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MCC)时,各指标成分K值接近,实现了均衡释放;而与糊精、MCC配伍时,K值差异较大,无法均衡释放。随着改良桃胶辅料用量的增加,释药时间延长,指标成分的K值基本一致,达到均衡释放。结论不同填充剂与改良桃胶配伍,会影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不同处方用量的改良桃胶,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但不影响其均衡释放。
- 田先地朱盛山吴思平李碧云龚琼钟晓雨钟娜娜蔡延渠
- 关键词:填充剂麻黄碱伪麻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