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星
-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调查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抽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440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6.6%。425名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7.6%,亚健康总均分为(52.06±10.28)分,其中心理症状、器官功能、身体症状3个维度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每个月夜班频率、每周锻炼频率、每周按时用餐频率、每日平均睡眠时间的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锻炼1~3次/周(OR=4.521,95%CI:1.185~17.252)、每周锻炼>3~5次/周(OR=4.548,95%CI:1.690~12.240)、每周无按时用餐(OR=7.020,95%CI:1.693~29.111)、每周1~3 d按时用餐(OR=4.833,95%CI:2.230~10.694)、每日平均睡眠>6~7 h(OR=4.337,95%CI:1.845~10.193)、每个月1~3 d夜班(OR=7.836,95%CI:2.733~22.465)、每个月>3~7 d夜班(OR=2.119,95%CI:1.051~4.271)是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和护士均应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及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护士健康水平。
- 张星星蔡文文辛洪杰杨秋玉何璇昱白杨阮伟清
-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夜班护士健康管理睡眠障碍
- 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 2024年
- 目的整合国内外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机构网站中关于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的证据,由2名研究者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支持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2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总结了诊断与风险、饮食管理、药物干预、健康教育、造口管理、监测与随访6个方面的22条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针对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进行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张星星李瑞华朱木兰林梅燕李雅男龚立红曾海婷甄莉
- 关键词:肠造口
- 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1月—2024年7月选取在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复诊或住院等待还纳的239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工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98%,其中营养良好或可疑营养不良组64例(28.19%),中度营养不良组104例(45.81%),重度营养不良组59例(25.99%)。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累计化疗周期、术后时间、年龄、当前饮食类型、有无摄入口服营养补充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有无肠造口并发症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是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ONS的摄入并未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术前累计化疗周期多、术后时间较短、年龄≥65岁、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存在肠造口并发症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策略,以改善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营养状况。
- 李瑞华甄莉朱木兰叶新梅秦芳张星星林梅燕李国新
-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营养状况护理
- 一种面部识别智能急救药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部识别智能急救药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若干个抽屉,所述抽屉与所述车体之间设置有自锁装置,所述车体上还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有显示屏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锁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自锁...
- 阮伟清蔡文文张星星林华洪郭瑜李加李铮徐晓红
- 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效果,为规范腰椎疾患术后引流技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3年1-12月行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62例术后引流方式随机分为主动引流(负压)和被动引流(无负压)两组。均采用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手术部位放置一条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物1d,观察两组病例伤口引流效果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温变化曲线两组呈现同一趋势,伤口均为甲级愈合。结论两种引流方法的引流效果相同,对伤口愈合无影响。采取被动引流方法,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冯岚杨晓燕凌瑞李育娜符小箐易鸿玲张星星
- 关键词:腰椎手术引流术
- 肠造口患者居家睡眠质量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的对肠造口患者居家睡眠质量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制定个性化的睡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归纳肠造口患者居家睡眠质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肠造口患者居家期间普遍面临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观睡眠满意度下降、睡眠效率低、睡眠连续性中断和日间功能受损明显。睡眠质量受到人口统计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疾病与治疗因素(治疗方式与术后时间、造口性质与造口类型、疾病相关因素),造口自我管理因素(自理能力、造口并发症、睡眠舒适度),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睡眠认知和行为因素、饮食相关因素的影响。结论肠造口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不佳,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睡眠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林梅燕张星星李瑞华陶思琪甄莉
- 关键词:肠造口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被引量:17
- 2023年
- 目的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Delphi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92%,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协调系数为0.160、0.299(P<0.001),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达到标准(CR<0.1)。最终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0项。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 蔡文文张星星叶敏珊罗艳霞阮伟清李加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循证DELPHI法
- 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调:基于某医院150例护理人员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Chao1指数在SHS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SHS组的Shannon指数升高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7,P=0.001);在门水平上2组均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在属水平均主要由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组成;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在4个门3个纲3个目3个科3个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
- 张星星蔡文文廖生武廖生武杨秋玉白杨白杨
-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
- 一种造口底盘裁剪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口底盘裁剪装置,包括轴座,所述轴座的下端连接有夹子且该轴座的上端端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上连接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上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刀具。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方便、能够提高裁剪的稳定性的...
- 龚立红张星星甄莉朱木兰
- 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在此过程中,很可能是肠道内某些特殊菌群的异常变化促使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与肠道菌群关联的研究。本文从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的机制、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为亚健康状态的菌群治疗、靶点研究奠定基础。
- 张星星张星星杨秋玉蔡文文白杨白杨
-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脑肠轴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