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手术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新鲜股骨颈骨...
  • 1篇胸腰椎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再植
  • 1篇早期脱位
  • 1篇指骨
  • 1篇置换术
  • 1篇手术策略
  • 1篇疏松性
  • 1篇疼痛
  • 1篇疼痛评分
  • 1篇评分
  • 1篇人工股骨头

机构

  • 6篇九江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张毅
  • 3篇廖建平
  • 2篇严朝华
  • 1篇龚时国
  • 1篇周志刚
  • 1篇黄薇
  • 1篇杨家全
  • 1篇余红平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虎力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虎力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及uniprot、NCBI、C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虎力散有效成分及膝骨关节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3.8.0软件。通过etwork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分析,MCODE分析进行核心基因的筛选,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以及Autodock Tools 1.5.6等软件开展分子对接虚拟计算。结果 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虎力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38个,主要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人参皂苷rh2等;潜在靶点有192个,主要包括CYP1B1,VCAM1,RELA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虎力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调控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实现延缓膝骨关节炎进展的目的。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表明,虎力散所含的槲皮素与AKT1、CASP3、IL-1B、IL-6、PTGS2等核心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虎力散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软骨退变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本研究揭示了虎力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证明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张钰严朝华陈坤强廖建平张毅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虎力散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内翻损伤患者21例,外翻损伤患者19例,依照主要骨折线与骨折块的分布选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放置位置。结果 4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24个月,内翻损伤的患者临床治疗优6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5%;外翻损伤的患者临床治疗优4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89.4%。结论针对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的胫骨Pilon骨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张毅余红平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策略
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末节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残端修整手术,试验组行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两组再植有效率、再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再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植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末节断指患者中,临床再植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陈坤强杨家全周亮亮张毅廖建平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
后外侧结构重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王戟森汪建样张毅廖建平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早期脱位
同椎体一侧PKP联合对侧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应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胸腰椎OVCFs患者90例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同椎体一侧PKP联合对侧PVP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术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VAS)评分、脊椎功能(ODI)评分、伤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均大于术前,伤椎Cobb’s角小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椎OVCFs,有效恢复患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但同椎体一侧PKP联合对侧PVP治疗耗费时间更短,优势更加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周亮亮周松张毅周志刚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疼痛评分
无头加压螺钉与空心钉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比较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和空心钉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0-01—2021-12诊治的64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31例采用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微创内固定(A组),33例采用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空心钉微创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整个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感染、内固定松动、跟骨高度丢失、跟骨短缩、跟骨增宽、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等情况。A组与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而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缓解更快,踝与后足功能恢复更满意。
黄亚翔黄薇张毅刘牧子龚时国严朝华
关键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