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峰

作品数:22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奉贤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慢性病
  • 4篇健康
  • 3篇中青年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血压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青年脑卒中
  • 2篇中青年脑卒中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健康期望寿命
  • 2篇健走
  • 2篇高血压

机构

  • 19篇上海市奉贤区...
  • 4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9篇徐海峰
  • 16篇汤海英
  • 14篇袁媛
  • 10篇陆燕
  • 9篇罗卫平
  • 7篇吴武鑫
  • 6篇张琳
  • 4篇陈英
  • 2篇程旻娜
  • 2篇王玉恒
  • 2篇李敬芝
  • 1篇施燕
  • 1篇孙琪
  • 1篇袁晶
  • 1篇严青华
  • 1篇武振宇
  • 1篇徐继英
  • 1篇黄芳
  • 1篇王红
  • 1篇黄芳

传媒

  • 4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人值守的标准化测量血压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简称“标准化测压”)模式用于社区高血压筛查的效果。【方法】从上海市奉贤区简单随机抽取4个社区,根据社区来源不同将筛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社区非高血压患者作为筛查对象人群,干预前两组均采用常规测压方法,从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干预组采用有人值守的标准化测量血压方法作为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测压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间血压末位数分布均衡性,通过正态性检验比较两组间血压值分布情况,通过倍差法分析干预措施前后血压升高率的变化。【结果】参与干预组标准化测量血压的社区居民共15 368人;参与对照组常规测压社区居民共19 811人。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9.55%~10.4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均衡(P值分别为0.932和0.871),对照组干预后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1.31%~42.58%,SBP和DBP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不均衡(P均<0.001)。通过为期1年的标准化测量干预,干预组干预后血压升高率为26.29%,与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接近,干预组血压升高率增幅是对照组增幅的7.61倍(OR=7.55,95%CI:6.75~8.57,P<0.001)。【结论】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模式适用于社区高血压筛查测压,数据质量高于常规测压模式。
徐海峰程旻娜严青华俞英金梅红薛婷汤海英王玉恒
关键词:血压测量高血压诊室
上海市奉贤区“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行动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健走行动对职业人群健康指标的影响,探索在职业人群中开展慢性病防控干预新模式。方法2017年,选取奉贤区的10家企事业单位中自愿参与健走赛活动的在职职工382人,佩戴专用计步器记录每天的健走数据,在健走赛开始之前和结束后收集体重、BMI、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血压、腰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健走后职业人群的体重、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内脏脂肪指数、体脂率等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健步走可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对慢性病预防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汤海英徐海峰罗卫平陆燕袁媛张琳王红唐怡菁
关键词:健走
2011-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奉贤区居民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特点,为中青年脑卒中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方法通过奉贤区心脑监测网络,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奉贤区居民脑卒中发病5 567例,其中中青年病例811例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男女发病比例1.88:1,男性较女性好发(P<0.05);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占69.67%,出血性脑卒中占28.48%,未分型脑卒中占1.85%,与老年人群相比较,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占比更高,约是前者的2倍(28.48%/14.81%);中青年脑卒中病死率12.95%,远低于老年人群的21.13%;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比例高达59.07%;相较于老年人群,在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比例上,中青年人群更高,且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男性较女性多发,中青年脑卒中预后远好于老年人群,且中青年脑卒中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关系密切,应重视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强锻炼,应加强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同时应深入对中青年人群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高患者康复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吴武鑫徐海峰
关键词:脑卒中中青年发病类型
上海市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4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基础资料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总体均值影响最大的自变量为家庭人均收入、残疾等级、康复锻炼情况(t=5.340、-20.074、2.563,均P<0.05);患者残疾等级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家庭人均收入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结论针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的疾病现状进行干预,加强早期康复锻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能有效改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
徐海峰吴武鑫汤海英罗卫平袁媛
关键词:脑卒中中青年影响因素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脑卒中发病死亡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了解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的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现状,为相关部门制订脑卒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区内心脑血管疾病信息化系统收集全区脑卒中发病及死亡信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对疾病信息的准确性进行调查审核,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奉贤区户籍居民的脑卒中发病率为387.78/10万,死亡率为104.49/10万;40岁以后,男、女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各年龄组间,男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占83.66%),脑出血的病死率最高(占45.55%),男性脑出血病死率高于女性。结论相关部门应继续对社区居民加强脑卒中健康宣教,并重点关注高年龄组和男性人群的发病风险。
袁媛徐海峰汤海英陆燕吴武鑫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亚健康现状,探讨青少年亚健康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辖区内2所初中、2所高中、1所中专和2所大学共计1 858人,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人口学特征信息表收集信息。结果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3.41%和26.10%,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1.03%和8.23%;不同性别和户籍之间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学段中高中生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50%和11.87%);各年级中高三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最高,大学一年级检出率最低;重点高中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非重点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校、自认为家庭经济水平差、自认为学习成绩很差、朋友数量少是青少年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状态与学习环境和自我认识密切相关,高中生亚健康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开展健康干预,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汤海英陆燕徐海峰袁媛
关键词:青少年亚健康症状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
上海市慢性病监测数据的高血压高危人群风险特征的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血压高危人群的主要特征,为开展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将11 753名符合高血压高危人群标准的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风险特征的分布及水平。【结果】高血压高危人群的6个高风险特征中,膳食高盐的检出率最高(55.3%),其次为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水平(130~139)/(85~89)mm Hg,分别为44.0%、41.6%、31.7%,过量饮酒的检出率最低,为5.0%。高血压高危人群以具有1个或2个高风险特征的人群为主(9 038人,76.9%),具有3个及以上高风险特征的人数较少(2 715人,23.1%)。男性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体重指数均值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型的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及每日食盐量均不同(P<0.05)。不同婚姻状况高危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及每日食盐量不同(P<0.05)。不同地区的高危人群每日食盐量、收缩压水平不同(P<0.05)。【结论】应尽早发现高血压高危人群,积极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对膳食高盐以及超重/肥胖等高风险特征的干预,重视对男性、中年、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干预,降低群体和个体高血压高风险特征水平,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病。
徐海峰汤海英袁媛吴菲陆燕王玉恒
关键词:高血压高危人群
上海市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风险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特征,为开展社区慢性病筛查和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将35岁及以上人群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且符合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标准的对象纳入研究,最终纳入3 682名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的慢性病高风险特征水平及特征。【结果】上海市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的检出率最高(62.90%),其次为血压水平(130~139)/(85~89)mm Hg(35.88%),腹型肥胖和现在吸烟的检出率分别为30.50%和27.68%,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的检出率为8.75%。不同风险特征中男性现在吸烟的检出率(64.51%)高于女性(1.49%),女性腹型肥胖(34.90%)和血清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72.30%)的检出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4.31%和4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的5个慢性病高风险特征检出率不全相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 Hg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血清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农业从业者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 Hg的检出率最高(42.26%);农村地区吸烟风险检出率最高(31.45%),城市地区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的检出率最高(68.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类型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高风险特征数量分布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风险特征检出水平较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高风险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改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潜在发病风险。
袁媛汤海英陆燕徐海峰吴菲周峰施燕
关键词:慢性病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征及分布情况,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后续随访、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诊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R 4.2.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89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226例(2.86%)患者患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3.40%)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3.33%)的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病比例更高。肺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部位(20.35%),其他易感部位依次为结肠、乳腺、胃、前列腺、直肠、甲状腺和肾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25年,肺、甲状腺、结肠、前列腺、乳腺和肾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4年,直肠和胃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5~6年。结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在接受化疗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的患者中发生比例更高,且主要发生在肺、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各部位的中位间隔时间约为初始结直肠癌诊断后的2~6年,需在此期间内对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易感部位进行密切监测。
郭星灵袁晶徐海峰武振宇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健康管理
上海市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现状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流行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收集调查问卷、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相关数据,最终以14940名35岁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上海市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3.19%(标化率为20.03%),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病率为6.43%(标化率为6.19%),糖耐量降低(IGT)的患病率为16.76%(标化率为13.8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居住地为城乡结合和农村、有高血压病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和总胆固醇异常为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3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处于高水平,应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做好防控工作。
陆燕金志萍汤海英袁媛徐海峰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