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杰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喹烯酮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杂交鳢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萃取
  • 1篇乌鳢
  • 1篇相色谱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固相
  • 1篇固相分散萃取
  • 1篇固相萃取
  • 1篇分散固相萃取
  • 1篇肝脏
  • 1篇斑鳢
  • 1篇残留消除规律

机构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广州分析...

作者

  • 2篇宋怿
  • 2篇陈昆慈
  • 2篇尹怡
  • 2篇朱新平
  • 2篇郑光明
  • 2篇刘书贵
  • 2篇王群
  • 2篇李平杰
  • 1篇潘德博
  • 1篇刘毅辉
  • 1篇林晨

传媒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国渔业质量...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喹烯酮在杂交鳢(斑鳢♀×乌鳢♂)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2014年
本实验模拟自然养殖条件,对喹烯酮在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杂交鳢连续饲喂混有75 mg/kg喹烯酮的饲料60 d后,分别于停药后0.25、0.5、0.75、1、1.5、4、6、8、12、24、48、72、120、168、240、504和672 h采样,各采集点随机取样6尾。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杂交鳢血浆、肝脏和肌肉中喹烯酮的残留量,研究喹烯酮在杂交鳢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饲喂结束后,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分别于给药后1.5、1.5和12 h达到最大浓度,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27.0±17.71)μg/L、(60.93±18.33)μg/kg和(27.94±7.78)μg/kg;喹烯酮在杂交鳢不同组织中的消除速率不同,药物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肝脏和血浆,肌肉中的喹烯酮在给药504 h后降至检出限以下。毒理学研究的数据表明,喹烯酮在水产品可食用组织中的安全剂量为327 mg/kg,而在本实验条件下,停药672 h内,喹烯酮在杂交鳢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均小于安全剂量。[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3):39-45]
尹怡李平杰刘书贵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潘德博宋怿王群
关键词:喹烯酮杂交鳢
超声辅助-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用测定鱼肝脏中喹烯酮的残留量被引量:7
2013年
建立了快速、准确、灵敏检测鱼肝脏中喹烯酮的超声辅助-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AE-QuEChERS/HPLC-MS/MS)联用方法。对萃取溶剂、萃取方式与时间、分散吸附剂的种类及质量等条件进行了考察与优化。方法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与石墨化炭黑(GCB)为固相分散吸附剂,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μg/L,相关系数(r)为0.998 8。方法检出限(LOD,S/N=3)为5μg/kg,定量下限(LOQ,S/N=3)为10μg/kg。采用该方法对杂交鳢的空白肝脏进行检测以及加标回收实验,在10、25、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8.6%~110.0%,相对标准偏差(n=3)为5.9%~10.1%。将方法用于杂交鳢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发现喹烯酮在杂交鳢体内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为2.31 h,表明喹烯酮用于杂交鳢的养殖是安全的。
尹怡李平杰林晨刘书贵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刘毅辉宋怿王群
关键词:超声辅助萃取固相分散萃取肝脏喹烯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