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婷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医院感染
  • 2篇新生儿
  • 2篇手术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手术部位感染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手术
  • 2篇妇幼
  • 2篇妇幼保健
  • 2篇保健
  • 1篇单胞菌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医疗失效模式...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院感染暴发
  • 1篇医院感染监测

机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梁文婷
  • 5篇廖丹
  • 5篇廖桂姨
  • 3篇马张杰
  • 2篇黄冠新
  • 1篇陶娥娇
  • 1篇黄卫民
  • 1篇班莉婵
  • 1篇饶洁雯
  • 1篇林明
  • 1篇黄莹
  • 1篇文莉平
  • 1篇黄维真
  • 1篇李燕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内科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合根因分析在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回顾剖宫产术后感染致子宫切除不良事件,结合风险评估工具制定防控策略,推动围手术期管理标准化,降低孕产妇医疗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以2024年10月—11月某妇产医院产科病房发生的2例因剖宫产术后感染导致子宫切除的事件为研究对象,组建多部门人员的根因分析及风险评估小组,经访谈、观察、查阅资料梳理潜在失效模式与原因,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确定高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改进策略,干预措施实施2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RPN分值及各项措施依从性。结果改进前医疗失效模式风险评估总RPN为367.8分,改进后于2025年1月再次核查,总RPN降至105.7分,未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各项操作依从性和合格率显著提升,孕产妇营养不良干预率从17.5%升至48.6%,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机合格率从50.5%提升至81.0%,术前使用消毒剂擦洗阴道依从率从15.0%上升至60.0%,术中规范皮肤消毒执行率从66.7%上升至95.2%,术中无菌技术和手卫生操作合格率从75.0%上升至95.2%,感染患者标本送检及时率从29.4%上升到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因分析能对围手术期不良事件进行有效改进,优化剖宫产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廖丹韦艳妮廖桂姨梁文婷马张杰李燕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围手术期管理
新生儿肠造瘘手术后医院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肠造瘘手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新生儿外科病房收治的行肠造瘘手术新生儿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等。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7例手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8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31.28%。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24例次)、胃肠道感染(24例次)和血流感染(23例次)为主,医院感染病例检出49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59.1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妊娠情况、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造瘘位置、造瘘方式、术后使用呼吸机、术后开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胎龄[OR=0.806,95%CI(0.676~0.962)]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0.484,95%CI(0.247~0.948)]是肠造瘘术新生儿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低胎龄和NEC是引起肠造瘘术新生儿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新生儿加以重视。
韦艳妮廖丹欧作强梁文婷廖桂姨
关键词:新生儿肠造瘘术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广西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体系建设与监测现况调查
2025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体系建设与监测开展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由广西妇幼保健协会医院感染防控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讨论后统一设计《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体系建设与监测开展情况调查表》,以“问卷星”的形式向区域内所有妇幼保健机构下发问卷,并组建微信群负责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答疑。结果共纳入104所妇幼保健机构,其中一级6所,二级74所,三级24所。所有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95.19%(99所)至少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名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以女性(90.55%)、护理专业(72.64%)、本科学历(66.17%),年龄31~50岁(73.13%)人员居多。仅有30.77%的妇幼保健机构拥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70所(67.30%)已开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其中55所(78.57%)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牵头。97所(92.27%)妇幼保健机构展开了手术相关监测,其中50.96%的妇幼保健机构采用纯手工监测,目前已开展“夯实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的仅有30.77%。结论广西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基本已构建完成并能开展监测工作,但人员构成较单一,人才储备后劲不足。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建设较差,专项行动滞后。上级行政部门应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感染防控工作加强指导和扶持,同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多沟通交流,交换工作经验。医院应加大对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医院感染监测水平和防控能力。
韦艳妮廖桂姨梁明兰马张杰梁文婷廖丹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
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情况及风险环节,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某妇幼保健院感染科登记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资料,对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科室分布情况,导致职业暴露的医疗器具、操作环节,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情况及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主动免疫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共报告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187例,其中女性占92.51%,护士占44.39%,工作年限5年以下者占67.91%;职业暴露者主要分布在产科、门急诊科、新生儿科,分别占27.81%、23.53%、13.37%;导致职业暴露的医疗器具主要为注射器针头、头皮针、缝合针,分别占33.69%、26.20%和12.83%;导致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或采血、医疗废物处理、手术切开或缝合等过程,分别占30.48%、28.88%、14.97%。职业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分别占44.39%、22.46%。对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主要保护措施是进行主动免疫,如接种乙肝疫苗等,其中医技人员的接种率最高(90.91%),清洁工的接种率最低(22.58%),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岗前岗中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科学职业安全防控体系,才能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职业暴露风险。
梁文婷廖丹黄冠新韦艳妮廖桂姨林明黄莹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
一起水污染引起的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调查
2025年
目的分析某医疗机构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24年5月26日—6月10日该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采样,推断铜绿假单胞菌在NICU传播的原因,同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并持续观察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5例感染新生儿中,下呼吸道感染3例,下呼吸道合并血流感染2例;检出耐药谱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7株;感染新生儿为同一病室,具有空间和时间聚集性。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从NICU洗手池及水源相关的环境中(吸引连接管、床旁隔离衣)分离出与新生儿感染耐药谱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改进洗手池消毒方式、强化接触隔离措施等,感染得以控制,环境中未再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本次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推断为病房洗手池遭到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进而污染吸引连接管,通过吸痰操作导致的新生儿感染蔓延。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要充分了解暴发感染病原学特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遏制新生儿感染的蔓延。
廖丹韦艳妮廖桂姨梁文婷马张杰梁莹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行剖宫产的7667例产妇进行SSI目标性监测,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0级、1级、2级。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2011~2013年,共发生SSI 303例(3.95%),其中深部手术切口感染146例(1.90%),宫内感染157例(2.05%);院内SSI 235例(3.07%),院外SSI 68例(0.89%)。SSI发生率及院内、深部切口、宫内感染率为2011年〉2012年〉2013年(P〈0.05)。2011年、2012年、2013年院外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级、1级手术的SSI发生率为2011年〉2012年〉2013年(P〈0.05)。2011年、2012年、2013年2级手术的S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剖宫产SSI发生率。
黄冠新廖丹班莉婵梁文婷陶娥娇黄卫民文莉平黄维真饶洁雯
关键词:剖宫产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