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志刚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层组流动单元类型划分及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冯佃亮傅强李林祥黄少雄楚志刚刘诗敏
- 关键词:剩余油孤东油田
- 基于流线模拟研究高含水期密井网下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胜利油田孤东七区西Ng5^(2+3)层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选取孤东七区西油田Ng5^(2+3)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在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平面及内部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流线模拟方法进行油田30年开发动态模拟。研究表明:在密井网、强注水开发下,高含水开发后期流体运移特征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储层厚度、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长期强注水开发导致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
- 黄少雄傅强冯佃亮龚宁楚志刚
- 关键词:孤东油田馆陶组高含水剩余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