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永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星状细胞
  • 8篇肝星状细胞
  • 6篇纤维化
  • 6篇肝纤维化
  • 4篇质粒
  • 4篇鼠肝
  • 4篇四氯化碳
  • 4篇重组质粒
  • 4篇显微镜
  • 4篇肝再生
  • 4篇肝再生增强因...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化生
  • 3篇钙离子
  • 3篇大鼠肝
  • 2篇血清
  • 2篇药物
  • 2篇药物血清

机构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作者

  • 15篇肖永红
  • 14篇刘殿武
  • 11篇李青
  • 5篇何海艳
  • 2篇刘英丽
  • 1篇陈清轩
  • 1篇贺宇彤
  • 1篇张丽梅
  • 1篇郭光业
  • 1篇张浩
  • 1篇刘辉

传媒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纤Ⅰ号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关键词:方剂肝星状细胞显微镜检查共焦
不同剂量不同载体不同途径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筛选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基因治疗时较优的载体、途径和剂量及三者的最佳组合。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L9(33)正交设计分组,用3种不同的载体(裸基因、脂质体、多聚物)携带不同量(50、100、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采用3种给药途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肝组织病理学、肝纤4项等指标来判断疗效并进行对照。结果剂量因素:200μg/kg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和肝纤4项综合得分明显低于50μg/kg组和100μg/kg组,但50μg/kg组和100μg/kg组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载体因素:裸基因组、脂质体组和多聚赖氨酸组3组之间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脂质体组和多聚赖氨酸组的肝纤4项综合得分均明显低于裸基因组。途径因素:肌肉注射组、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3组之间的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腹腔注射组的肝纤4项综合得分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结论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100μg/kg和50μg/kg;由脂质体携带DNA和由多聚物携带DNA的疗效明显优于裸DNA。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腹腔注射。由脂质体或多聚物携带、静脉或肌肉注射200μg/kg的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能取得较好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
李青刘殿武肖永红刘辉何海艳
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多聚赖氨酸正交设计
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Col)、ALR治疗1组(ALR1 )、ALR治疗2组(ALR2 )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pcDNA3 ALR重组质粒治疗。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测定Ⅰ、Ⅲ型胶原、TIMP 1和ALR在肝组织的表达,RT PCR测定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两个ALR治疗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和TIMP 1在肝组织的表达在两个ALR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而ALR的表达要明显强于模型组。TIMP 1mRNA在两个ALR治疗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ALR重组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TIMP 1活性表达而促进肝细胞外基质降解。
李青张丽梅刘殿武贺宇彤肖永红何海艳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治疗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复方中药血清对四氯化碳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四氯化碳(CCl4)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复方中药水煎醇提,正常大鼠经口灌胃给药,制备中药血清。于CCl4干预HSC后30min,加入5ml/L^20ml/L中药血清作用48h或15ml/L中药血清作用12h^48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各剂量中药血清均可抑制CCl4刺激的HSC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同一剂量(15ml/L)中药血清作用不同时间,HSC MTT转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血清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CCl4刺激组显著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而M期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中药可直接抑制CCl4诱导的HSC增殖。
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星状细胞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_1抗体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抗体对肝星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治疗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 方法: 分别用TGF-β1 抗体和四氯化碳(CCl4 )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作用24 h后,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负载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2+]i的变化. 再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Cl4 、 TGF-β1 抗体及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和二者作用的时间间隔对[Ca2+]i 的影响. 结果: 不同浓度TGF-β1 抗体、CCl4 及其作用的前后顺序对[Ca2+]i有显著性影响(P<0.05),两因素作用的时间间隔对[Ca2+]i的影响无显著性(P>0.05). CCl4在5 ~15 mmol/L范围内显著增加[Ca2+]i (P<0.05),5 ~20 mg/L TGF-β1 抗体可降低[Ca2+]i (P<0.05). 结论: TGF-β1抗体可以缓解肝星状细胞内钙超载.
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关键词:抗体肝星状细胞钙离子
转化生长因子-β_1抗体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肝星状细胞(HSC)分泌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HSC以1×10^8/L的密度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37℃,50mL/L CO2条件下培养24h进行以下分组实验,每组重复4个培养皿:①HSC空白对照组;②HSC+TGF-B1抗体.TGF-β1抗体为5—20mg/L,继续培养24h.取培养上清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ET-1含量.结果:TGF-β1抗体能明显抑制HSC分泌ET-1,且随着抗体剂量的增加ET-1含量降低,对照组、10,15mg/L TGF-β1抗体组分别为(8.50±0.46),(5.33±0.27),(3.69±0.33)μg/L,且各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GF-B,抗体剂量加大,iNOS活性和N0的合成增加,对照组,10,15mg/L TGF-β1,抗体组分别为(1.94±0.16)、(3.29±0.42),(3.88±0.32)ku/L和(46.75±4.72),(80.68±5.44),(88.58±2.84)μmol/L.结论:TGF-β1抗体能降低HSCET-1水平,增加NO含量.
肖永红刘殿武张浩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肝星状细胞内皮素一氧化氮
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2006年
李青刘殿武何海艳肖永红刘英丽
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肝纤维化大鼠重组质粒肝组织肝细胞增殖
抗转化生长因子-β_1抗体对肝星状细胞内Ca^(2+)的影响
2004年
肖永红刘殿武李青
关键词:星形细胞抗体特异性
四氯化碳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钙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肝星状细胞内游离Ca^2+([Ca^2+]i)的影响。方法用常规的细胞培养方法,每组加入5~15mmol/L的CCl4处理细胞,分别作用2—8h后,以Fluo-3/AM进行荧光染料负载,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CCl4作用不同时间[Ca^2+]i的变化。结果CCl4在5—15mmol/L范围内可明显增加肝星状细胞[Ca^2+]i,且[Ca^2+]i随CCl4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5),作用2h后,各组[Ca^2+]i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h后各组[Ca^2+]i继续升高;8h后各组[Ca^2+]i维持在较高水平,各组分别与作用4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Cl4可能引起肝星状细胞[Ca^2+]i升高。
肖永红刘殿武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星状细胞
外源性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肝再生增强因子(ALR)重组质粒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pcDNA3-ALR重组质粒静脉注射对其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ol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ALR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检测AL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组的大鼠肝组织均有ALR蛋白的表达,其中,以正常组表达最弱,ALR处理组表达最强。图像分析细胞染色密度,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的结果分别为(0.109±0.01)和(0.159±0.02),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LR处理组为(0.198±0.04),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Western bloting测定肝组织ALR的表达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相似。ALR mRNA在各组大鼠肝组织的表达pcDNA3-ALR处理组在约550bp处出现了用特定引物扩增的特异基因条带,此条带与直接从大肠杆菌中制备的pcDNA3-ALR重组质粒的扩增条带相同。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未出现用特定引物扩增的条带。结论ALR在正常大鼠肝组织的表达较低,在免疫损伤后的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强。ALR重组质粒可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发生表达,pcDNA3-ALR重组质粒处理组ALR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是由于外源性ALR与内源性ALR表达“叠加”的结果。
李青刘殿武何海艳肖永红刘英丽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