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昕

作品数:10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炎性
  • 3篇小鼠
  • 2篇炎性因子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琥酯
  • 1篇凋亡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多糖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炎性损伤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抑菌
  • 1篇银杏外种皮
  • 1篇银杏外种皮多...
  • 1篇应激
  • 1篇针刺
  • 1篇柔嫩艾美尔球...
  • 1篇乳腺上皮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赵昕
  • 9篇刘明江
  • 7篇李金贵
  • 3篇焦金英
  • 1篇周燕
  • 1篇刘丹丹
  • 1篇徐霄龙
  • 1篇顾晗
  • 1篇郑卉
  • 1篇曹婕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蒿琥酯对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侵入DF-1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青蒿琥酯(ARS)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SP)侵入DF-1细胞的影响,本实验利用ARS分别处理SP和DF-1细胞,前者经特定荧光标记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SP线粒体膜电位和侵入率。结果显示,ARS(2.5μmol/L)处理DF-1细胞12 h与未处理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RS直接处理SP 2 h,可使SP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3.97±8.40%,并使其对细胞的侵入率下降4.13±3.97%。ARS直接处理细胞2 h和12 h后,再加入SP,则其侵入率分别下降7.23±2.74%和53.67±0.74%。细胞和SP混合后用ARS处理12 h,其侵入率下降56.30±1.81%。若在ARS处理的同时加入凋亡抑制剂米酵菌酸,可以使SP的侵入率提高9.70±0.60%(p<0.01)。这表明ARS作用于细胞后对SP侵入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本研究为青蒿素类药物抗球虫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焦金英赵昕赵昕刘明江李金贵刘明江
关键词:青蒿琥酯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及艾条燃烧温度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对湖北蕲州、河北安国、河南安阳、甘肃天水四个产地艾叶(艾绒、艾渣)的挥发油成分及相应产地艾条燃烧温度的比较,探讨影响艾条质量的因素。将上述产地艾叶分别制成叶绒比为10∶1的艾绒,并收集艾渣。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艾绒、艾渣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另将上述艾绒分别制成艾条,利用温度记录仪记录艾条燃烧温度曲线。结果表明,上述四个产地艾绒挥发油分别鉴定出10种、31种、21种、19种化合物,艾渣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8种、33种、31种、22种化合物;四个产地艾条燃烧平均温度(中心点、边缘点、半径中点)分别为(533.7±18.9)℃、(463.1±146.2)℃、(524.1±48.6)℃、(439.1±116.7)℃;持续时间分别为(80.7±14.7)min、(60.3±18.9)min、(57.7±11.1)min、(39.5±11.8)min。结果提示,艾绒与艾渣中挥发油成分种类、含量均有差异,不同产地艾绒或艾渣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种类、含量均有差异;湖北蕲州艾绒中挥发油种类最少,但各成分含量较高,且燃烧平均温度最高。以"灸材"角度看,蕲艾优于其他三个产地艾叶。
王惠文韩子逸龚珉伟赵昕张弛刘明江
关键词:挥发油艾绒GC-MS艾条燃烧温度
角叉菜胶诱导的慢性血栓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角叉菜胶溶液连续腹腔注射的方式处理小鼠,筛选慢性血栓小鼠模型的条件。方法将7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对照组、0.02%剂量组、0.04%剂量组、0.06%剂量组、0.08%剂量组、0.10%剂量组、0.20%剂量组。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1 mL/g),其余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角叉菜胶溶液(0.01 mL/g),每天注射1次;各组小鼠饲养于(20±1)℃室温下并自由采食、饮水。每天观察各组出现黑尾的情况(黑尾率、黑尾长度);出栓即采样;采血检测血凝四项,检测结肠组织与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结果0.06%剂量组小鼠第5天出栓2只,第6天出栓8只;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6%剂量组小鼠FIB含量显著升高(P<0.05),APTT显著缩短(P<0.05),TT显著延长(P<0.05),PT极显著延长(P<0.01);0.06%剂量组结肠组织与血浆中SOD、GSH-Px均极显著降低(P<0.01)、MDA显著升高(P<0.05);0.06%剂量组结肠组织与血浆中TNF-α、IL-1β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降低(P<0.05)。结论初步得出室温为(20±1)℃条件下,0.06%的角叉菜胶溶液(0.01 mL/g)连续腹腔注射6 d(每天1次)是建立慢性血栓小鼠模型的最适条件。
韩子逸沈诗怡张金鑫周燕赵昕刘明江徐霄龙
关键词:小鼠角叉菜胶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探索银杏外种皮多糖(GBEP)在鸡胚中对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多糖(含量为51.9%),然后用不同浓度多糖接种9~11日龄鸡胚测定多糖的安全浓度,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先给药再攻毒、先攻毒再给药及药物和病毒混合孵育后再攻毒)对NDV的作用。结果表明:GBEP在不高于4 mg/枚鸡胚时不影响鸡胚的正常发育。0.8 mg/枚GBEP处理组的胚体发育、HA血凝价均与利巴韦林组相近,而攻毒对照组鸡胚在48小时时全部死亡。先攻毒再给药组鸡胚在48小时时出现5枚死亡,60小时时全部死亡;先给药再攻毒组鸡胚在同时期出现1枚死亡,而药物与病毒混合孵育后再攻毒组未出现死亡,且72小时时胚体长度明显长于攻毒对照组(P<0.05)。说明GBEP具有明显的预防和直接抗NDV感染鸡胚的作用。
夏前贤承南焦金英赵昕刘明江李金贵
关键词:鸡胚血凝试验
青蒿琥酯对Con 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免疫性肝病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性药物,因此,研发新的有效干预药物,对防治免疫性肝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该研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7,54,108 mg·kg-1)Art灌胃小鼠连续7 d,然后尾静脉注射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8 h采血液和肝组织进行血清转氨酶(ALT,AST)、组织病变、炎性细胞因子以及NF-κB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rt高浓度组显著降低了模型小鼠的肝指数、ALT和AST水平(P〈0.01),组织病变也明显减轻,同时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7的水平而增加了炎性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P〈0.05),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108 mg·kg-1Art可显著抑制NF-κB关键蛋白p-p65和p-IκBα的表达(P〈0.01)。NF-κB特异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也可显著抑制p-p65和p-IκBα表达并减轻肝损伤。以上结果说明Art主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为青蒿琥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曹婕赵昕赵昕郑卉刘明江
关键词:青蒿琥酯NF-ΚB
五倍子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分析与体外抑菌活性比较被引量:8
2021年
传统中药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够明确。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从GC水提物(water extracts of GC,GCE)中分离五倍子单宁(gallotannins,GT)并收集大孔树脂脱GT后的剩余物(GTrE);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GCE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和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MG)含量;然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比较了GCE与其活性成分对耐药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分析了活性成分含量与五倍子抑菌活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CE对耐药E.coli和S.aureu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GT和GTrE与GCE的抑菌作用类似,两者在GCE中的含量分别为58.3%和22.8%,联合使用多呈现相加作用,对不同E.coli菌株的MIC范围为5~20 mg/mL;对不同S.aureus菌株的MIC范围为0.156~0.625 mg/mL。这提示GCE、GT和GTrE对S.aureus抑制的选择性更强。GA对上述两种菌的MIC范围为5~10 mg/mL,MG则为1.25~2.5 mg/mL,但GA和MG在GCE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3.1665%和0.0899%。以上结果表明GCE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GA和MG与其抑菌作用相似,但两者在GCE中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的MICs。故推测含量较高的GT和GTrE以及未知组分的联合可能是五倍子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李云超魏思敏田启明赵昕李金贵
关键词:五倍子提取物
丁香酚微乳对鸽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抗生素增敏作用的研究
2021年
为探讨丁香酚微乳(Eugenol microemulsion,Em)对鸽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临床分离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合的作用效果。采用MALDI质谱分析法鉴定从病鸽分离的菌株类别,以ATCC29213为质控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Em和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Em与6种抗生素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以平板计数法检测Em及其联合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对临床分离S.aureus耐药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自病鸽心脏的S.aureus(200113-J3-H1)为环丙沙星(CIP)、黏菌素(COL)、DOX和土霉素(OXY)的多重耐药菌株;Em对该菌的MIC为0.25%,与DOX、OXY、COL和CIP联合作用时均呈现协同作用(FICI=0.125~0.281),其中对DOX的增敏作用最明显,可使其MIC降低16倍;与ENR联合则表现为相加作用(FICI=0.561)。此外,从病鸽肝脏分离的E.coli(200113-J2-L5)为四环素类DOX和OXY耐药菌株;沙门菌(200113-J1-H3)CIP、恩诺沙星(ENR)、卡那霉素(KAN)、COL、DOX和OXY的敏感株,Em对这两种菌的MIC均为0.03125%。结论表明,Em对耐药菌和非耐药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药物,且可显著增强S.aureus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为鸽场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赵昕魏思敏刘敏李洋静陶娅刘明江刘明江李金贵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阿魏酸联合连翘苷对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20年
本试验探讨了阿魏酸(FA)与连翘苷(PHI)联合对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中药防治大肠杆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依据。将BMEC分为空白对照组(Con)、模型组(LPS)、FA组(FA15+LPS)、PHI组(PHI5+LPS)、低浓度联合用药组(FA5+PHI5+LPS)、高浓度联合用药组(FA15+PHI5+LPS)。FA、PHI预处理BMEC 2 h后,加入LPS诱导1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LPS诱导BMEC胞内ROS、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低、高浓度联合用药组均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BMEC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减少了细胞凋亡率,且效果优于FA或PHI单独用药组。研究表明,FA、PHI对LPS诱导的BMEC炎性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张弛王惠文崔常勇刘丹丹韩子逸赵昕刘明江
关键词:阿魏酸连翘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LPS
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炎性细胞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及手针组,每组8只。利用TNBS灌肠诱导大鼠UC。"曲池"穴和"足三里"穴电针或手针20min处理,每日1次,连续6d。观察结肠病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蛋白印迹法测定结肠组织中Bcl-2、Bax、抑制κB蛋白(磷酸化p-IκBα)和p-p 65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肿胀、出血明显,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10以及MPO和Hcy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而p-IκBα和p-p 65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结肠病变明显减轻,结肠TNF-α、IL-1β、IL-6、MPO和Hcy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p-IκBα和p-p 65显著下降(P<0.01),手针组除MPO及Hcy外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穴位电针或手针均能减轻TNBS诱导的结肠病变,该作用与其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核转录因子关键蛋白的表达有关。
施丽薇顾晗刘明江李金贵赵昕焦金英承南
关键词:针刺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因子
冷热应激对番泻叶诱导脾虚小鼠临床症状及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在连续口服番泻叶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小鼠冷、热刺激,探讨冷热应激对脾虚小鼠的影响。36只雄性小鼠(ICR)随机分为6组(n=6),即空白对照组(Con)、番泻叶组(S)、冷应激组(C)、番泻叶+冷应激组(SC)、冷应激+热应激组(CH)和番泻叶+热应激+冷应激组(SCH)。处理条件:S组、SC组和SCH组自由饮用番泻叶水煎液(60 g/L),Con组、C组和CH组饮用无菌水;C组和SC组每天10:00~17:00冷应激(20±2℃);CH组和SCH组每天10:00~10:30和14:00~14:30热应激(35±2℃),10:30~14:00和14:30~17:00冷应激(20±2℃);Con组和S组室温(25±2℃)饲养;冷、热应激期间禁食禁水,持续6周后,采集血液、脾、肝、肾和肠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相较于Con组,SCH组体温、体重、采食量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ALT、AST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CH组脾脏组织结构模糊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明显增加,肌层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变化。连续6周的冷热刺激可明显加重脾虚小鼠的临床症状、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并显著降低小鼠机体免疫力,而该应激对正常小鼠无显著影响。
刘明江王惠文赵昕赵昕吕卉李金贵
关键词:脾虚小鼠番泻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