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伟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缅甸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g;全长(TL)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TL=0.8626BL-8.4845(R2=0.9536),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B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BW=0.0001BL2.713(R2=0.9159);雌性与雄性之比为1.19∶1,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等级为1~4的个体平均体长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 朱清澄陈丙见金鑫王晓杰张衍栋路伟
- 关键词: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
- 缅甸外海大西洋带鱼基础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缅甸外海大西洋带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海域的渔业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外海定置网渔船探捕调查所收集的渔获资料,对主要渔获的大西洋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大西洋带鱼的雌雄性别比1.1∶1.0;性成熟度以II^IV期为主,占样本总数的94.35%;摄食等级不高,主要是1~2级,占样本总数的78.24%;肛长范围101~422 mm,均值为212.26 mm,优势肛长组为141~260 mm,占个体总数的79.14%。按经、纬度来分析,发现在东经95°~96°30′范围内大西洋带鱼的平均肛长较短,而在北纬14°~15°30′范围内大西洋带鱼的平均肛长较长;雌性个体在优势肛长组(181~220 mm)中出现的频率高于雄性。大西洋带鱼的优势体重组为51~200 g,占个体总数的63.94%,且雌性所占比例较雄性高。对大西洋带鱼的肛长与体重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发现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生长模式基本相同,肛长与体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缅甸外海大西洋带鱼的资源状况良好,捕捞生产仍可持续发展。
- 金鑫朱清澄陈丙见王晓杰张衍栋路伟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