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卫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初论苏门答腊(印尼)的岩浆—构造旋回及其板块构造背景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将晚古生代以来苏门答腊火成岩划分出四个岩浆-构造旋回或岩浆活动期次(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并讨论其板块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分布于西苏门答腊地体海西期酸性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地壳的火山弧I-型花岗岩带,其火山岩为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中的安山-玄武岩系列,而分布在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大多数酸性侵入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性质。印支期西苏门答腊地体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印支期碰撞后板内岩浆活动带(廖内群岛—班加岛—勿里洞岛)的侵入岩以含锡S-型花岗岩为特色。燕山期以后的深成岩—火山岩活动的岩石类型和分布特征,受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及其相邻的洋岛的控制。燕山早期细碧岩属于陆缘裂谷火山岩。喜山期火山岩属于陆缘火山弧,其中橄榄玄粗岩落在洋岛玄武岩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交界线附近。
-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
- 苏门答腊岛(印尼)岩浆旋回中的成矿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阐述了东苏门答腊地体和西苏门答腊地体白海西期岩浆旋回以来各自的金属矿产分布特征。海西期东苏门答腊地体以裂陷盆地的层控型铅-锌矿为主,而矽卡岩型Ag、cu和Pb.zn矿化产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印支期sn矿成矿作用主要与s-型花岗岩类(220~195Ma)侵入和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梅迪亚苏门答腊深大断裂走滑活动有关。燕山早期铜.金成矿作用为陆缘夭折古裂谷和岛弧环境。燕山晚期为弧-陆碰撞的火山弧的Sn-Au-Ag成矿作用。喜山期发育的岩浆弧Au—Ag成矿与苏门答腊深大断裂活动和巴厘散构造带有关,归因于印度-澳大利亚洋壳斜向俯冲于苏门答腊岛之下。
- 高小卫杨振强吴秀荣
- 关键词:成矿作用岩浆旋回
- 鄂西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选矿工艺实验研究
- 2009年
- 以鄂西地区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采用浮选脱硫、强磁选除铁的浮-磁联合流程,选矿除杂效果显著。选矿产品经搅磨超细磨和煅烧工艺处理,最终产品产率77.5%,白度90.3,粒度90.2%、2μm。精矿各项指标均达到90级高级加工纸质量要求。
- 张继纯高小卫屈映法
- 关键词:选矿工艺
- 印尼苏门答腊岛地体划分及其区域成矿背景被引量:5
- 2015年
- 根据不同地层系统、沉积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区系、岩浆旋回等特征,可将苏门答腊岛划分为2类异地地体:东苏门答腊地体(亲冈瓦纳地体)和西苏门答腊地体(亲华夏地体)。2个不同地体的古地理演化和板块构造运动规律控制了区域金属矿床分布。海西期—印支期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弧,而燕山期则和裂谷岩浆侵入活动和海底扩张(或地幔隆起)有关。新生代金—银金属矿床沿苏门答腊—巴厘散大断裂两侧成带分布,受控于陆缘火山弧的岩浆活动。
-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
- 关键词:古特提斯区域成矿
- 苏门答腊岛(印尼)成矿带的岩浆作用和源区及其对比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介绍了苏门答腊岛上两个成矿带(即铜-金矿成矿带和锡矿成矿带)的矿产分布,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本研究课题在巴东地区岩石化学资料,本文总结了铜-金矿成矿带含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浆岩成因和源区。同时,将其锡矿成矿带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与其相邻地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苏门答腊地体的铜-金矿成矿带的含矿母岩为SI-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ACM)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叠加上弱的地幔楔熔融-混染作用(MASH)。而东苏门答腊地体‘锡岛’和"暹缅马苏"地体的锡矿带含矿母岩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其形成构造环境为碰撞带的弧后盆地和陆内裂谷,物质源区来自地壳重熔和岩浆分异。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两地体具有共同的深部岩浆源区。
-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
- 海南岛晚海西-印支期埃达克质岩的构造环境判别及其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采用岩浆岩石地球化学作图软件,处理了海南岛晚海西-印支期埃达克质岩以及钾玄质岩的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目的在于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根据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海南岛在海西-印支期属于火山-岩浆弧环境,并将其与隔海相望的印支陆块东侧和华南板块同构造旋回的埃达克质岩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海南岛与长山带晚海西-印支期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主要为主动大陆汇聚边缘带,其次为碰撞后板内地壳伸展-减薄环境。而华南板块同期的埃达克质岩则为大陆板内陆-陆同碰撞成因,与陆内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
- 关键词:埃达克质岩
- 印尼苏门答腊岛苏利特河铜矿地质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的苏利特河铜矿床代表了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弧相关的铜金成矿期次。为了总结其特征并指导该区找矿实践,本文对其地质背景、岩相学和主量及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矽卡岩主量元素与岩浆岩相比,其Ca O含量增多,Si O2、Al2O3、K2O以及Na2O含量降低;在FAM图解和Fe Ot-Mg O-Al2O3图解中,矿化矽卡岩落在变质闪长斑岩附近,但是二者的REE配分模式不尽相同:闪长斑岩岩体具有更高的Σw(REE)含量和Eu正异常,而矽卡岩普遍表现为Eu负异常。综合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证据,苏利特河矿床时代可能为早侏罗世以后,属于造山后和碰撞后阶段的板内岩浆活动的产物。
- 向文帅高小卫程湘
- 关键词:矽卡岩稀土元素
- 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和源区:回顾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介绍了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苏拉威西岛、南苏门答腊楠榜省)和越南西北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并讨论其岩浆成因和源区。本区埃达克质岩成因类型由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组成,其La/Yb比值变化范围很大。爪哇、加里曼丹中部和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的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和火山弧环境。苏拉威西岛在空间上具有更加广阔的构造环境:从大洋岛弧、陆缘岛弧、大陆边缘火山弧至弧后裂谷盆地环境。越南西北部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类型为单一的C-型,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本文通过对比本区岩浆作用和源区,认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中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具有相同的成因,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在其形成过程叠加上地幔楔(或埃达克质岩石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混染作用(MASH)以及上地壳混染结晶分异(AFC)作用,而越南西北部C-型高钾埃达克质岩显示更强烈的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