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勘探
  • 2篇勘探
  • 2篇M1
  • 2篇MAI
  • 2篇N-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震资料解释
  • 1篇油气勘探开发
  • 1篇油气勘探意义
  • 1篇油气潜力
  • 1篇陆棚
  • 1篇勘探开发
  • 1篇勘探意义
  • 1篇古地貌
  • 1篇储集
  • 1篇储集层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丁峰
  • 2篇鲍志东
  • 2篇孙钰
  • 2篇李发有
  • 2篇王光付
  • 1篇王健
  • 1篇吴洁
  • 1篇熊利平
  • 1篇陈诗望
  • 1篇邬长武
  • 1篇汪焰
  • 1篇刘延莉
  • 1篇李茗
  • 1篇徐向华
  • 1篇霍红
  • 1篇郭永强
  • 1篇史丹妮

传媒

  • 2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美奥连特盆地坎潘阶碳酸盐岩建隆的识别及科迪勒拉运动早期抬升对Main-M1储集层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Main-M1砂岩储集层是该盆地近年来重要的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目的层系,寻找砂体和岩性尖灭带是Main-M1砂岩勘探的关键。该盆地为晚白垩世弧后热沉降盆地和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在构造上分为西部逆冲褶皱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在前渊带发育一系列近N-S走向长轴背斜。综合观察和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内长轴背斜上生长了1个碳酸盐岩建隆,地震上具有明显的边界反射形成丘状外观和较连续的弱振幅内部反射,测井上具有厚层、近箱型低GR响应特征。该建隆表明在其沉积的坎潘阶时期,长轴背斜已经开始抬升,将背斜顶部推升至古水面附近,形成建隆局部生长的条件。压实回剥方法恢复古地貌证实,长轴背斜在坎潘阶早期开始发育,构造抬升幅度为7~10 m。由于构造抬升和建隆发育始于Main-M1沉积前,抬升古地貌可影响砂岩沉积。根据背斜上数十口已钻井Main-M1砂体厚度统计,发现背斜顶部砂岩储集层整体较发育,但古建隆顶部砂层厚度减薄或者缺失,在背斜的南部延伸段,构造顶部砂岩缺失,仅在东部侧翼富集。提出了近N-S向背斜古地貌影响Main-M1砂体沉积,使砂岩于富集于构造下倾方向的控砂模式。该模式可形成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从而提供了通过古地貌恢复在奥连特盆地前渊带寻找新圈闭的勘探思路。
丁峰王光付孙建芳孙钰李发有薛明喜吴洁班舒悦鲍志东
关键词:古地貌
南美奥连特盆地白垩系Napo组Main-M1亚段沉积体系重建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群中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上白垩统Napo组Main-M1亚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针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水动力条件复杂的海陆过渡环境,在东部发育潮汐三角洲,向西部逐渐过渡为浅海陆棚环境;研究区内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潮汐水道、潮汐沙坝、潮汐沙坪、潮汐水道间等8类沉积微相。根据岩电特征,进一步将Main-M1亚段划分为3个小层。通过分析3个小层的岩性组合演变特征,确定在Main-M1亚段沉积时间内,Auca古隆起逐渐形成,同时挠曲作用导致相对海平面升高,3个小层在垂向上呈水体逐渐变深、潮汐三角洲前缘不断向陆地退缩的形式;基于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潮汐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的重建,研究区东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沙坝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李发有班舒悦王光付孙建芳丁峰孙钰王腾宇徐海陈诗望夏昌盛郑乃熙鲍志东
关键词:陆棚
几内亚湾重点盆地油气潜力与投资目标研究
熊利平邬长武田建波丁峰吕彦平贝东刘延莉董翠史丹妮汪焰霍红李茗徐向华郭永强王健
该课题研究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通过对几内亚湾区域地质、重点盆地、有利区带、投资目标四个层次的研究,指明了几内亚湾构造演化对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作用,明确了该区盆地类型、成藏组合特征、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资源潜...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地震资料解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