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潜祖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乙肝
  • 2篇饮食
  • 2篇饮食模式
  • 2篇肝炎
  • 2篇表面抗原
  • 1篇大学新生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短链脂肪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谷丙转氨...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 1篇乙肝抗体
  • 1篇乙型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致衰老
  • 1篇致衰老小鼠
  • 1篇生效
  • 1篇衰老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何潜祖
  • 2篇秦春华
  • 2篇李全阳
  • 1篇赵海燕
  • 1篇农贵生
  • 1篇吴杏翻
  • 1篇杨伯宁
  • 1篇王友利
  • 1篇李萌
  • 1篇雷彦

传媒

  • 2篇中国校医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广西大学新生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广西大学新生肝功能异常情况,探讨肝炎防治措施,控制肝炎在本校的流行,为本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方法对该校2014—2017年所有入学新生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对ALT>50U/L的样本进行HBsAg检测,初筛肝炎类型。结果⑴49 060名新生检出ALT异常384人,占0.78%;2014—2017年新生各年份ALT异常率分别为0.62%,0.65%,0.75%,1.07%。⑵ALT异常者检出HBsAg阳性78人,阳性率为20.31%;其中研究生阳性率为18.44%,本科生阳性率为21.40%;男生阳性率为18.10%,女生阳性率为36.17%;2014—2017年各年份分别为36.76%,17.72%,22.45%,12.23%。结论 (1)ALT异常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生高于本科生,男生高于女生。(2)ALT异常者,HBsAg阳性检出率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别其甚微,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何潜祖秦春华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
某校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吴杏翻何潜祖农贵生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抗体青少年保健服务
巴马特色饮食模式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抗焦虑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探究新型饮食模式的抗衰老作用,本研究通过给小鼠连续9周皮下注射100 g/L D-半乳糖溶液,建立衰老模型,从第9周开始,饲喂巴马特色饮食的同时灌胃干酪乳杆菌LT-L614和发酵乳杆菌LT-P132两种益生菌,其中LT-L614和LT-P132的体积比为1∶1,活菌数为10^9 CFU/mL,灌胃量为0.2 mL/20 gmb。第18周采用旷场实验和紧绳实验检测小鼠自发探索能力、感觉运动能力、神经肌肉协调性及焦虑情况。结果表明:旷场实验中,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巴马特色饮食模式II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后肢直立数131.91%(P<0.05),小鼠跨越方格数增加19.71%(P>0.05),总活动时间显著延长至(273.72±8.78)s(P<0.05);巴马特色饮食模式Ⅱ、Ⅲ组小鼠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分别显著延长73.46%和116.60%(P<0.05)。紧绳实验中,与年轻对照组相比,巴马特色饮食模式Ⅱ、Ⅲ组小鼠悬挂时间分别延长至(58.90±4.74)、(57.67±6.28)s(P>0.05),转换分值分别显著增加43.66%、39.33%(P<0.05);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巴马特色饮食模式Ⅱ、Ⅲ组小鼠悬挂时间分别显著延长51.92%、48.75%(P<0.05),转换分值分别显著增加154.47%、146.79%(P<0.05)。结论:巴马特色饮食模式能有效改善衰老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及抗焦虑能力,其中巴马饮食模式Ⅱ、Ⅲ的效果最佳,能够明显逆转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运动能力衰退。
兰海静杨伯宁黄联莉孙荟宋奇黄燕婷何潜祖李萌李全阳
关键词:D-半乳糖
广西大学2007—2011年新生HBsAg感染状况被引量:1
2014年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7.18%。为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笔者对广西大学2007-2011年所有人学新生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和HBsAb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何潜祖秦春华雷彦王友利
关键词:肝炎乙型患病率
基于代谢组学辨析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机体的有益影响
2022年
为了深入探究饮食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估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的有益影响。筛选志愿者在经过2周习惯性饮食后,高依从性地遵循这种饮食模式2周,在习惯性饮食前,广西长寿饮食前(习惯性饮食后)和广西长寿饮食后3次分别采集志愿者的血液和粪便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归纳所得结果发现,广西长寿饮食干预后志愿者血清组氨酸、甘油、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胆碱和乳酸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还发现,粪便中的乙酸盐和丁酸盐含量显著上升(P<0.05)。代谢物组富集分析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与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丙酮酸代谢和半乳糖代谢3条途径密切相关。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认为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改善机体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健康状态、预防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上述结果也从代谢组学角度对饮食促进机体健康长寿的关系提供了一定机制方面的阐释。
韩坤宸朱雯君赵海燕何潜祖马金克于晓涵张钦任李全阳
关键词:饮食模式代谢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