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医院感染
  • 2篇碳青霉烯
  • 2篇青霉烯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医院感染暴发
  • 1篇质量管理
  • 1篇软式内镜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手卫生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替莫唑胺
  • 1篇投药
  • 1篇青霉烯类
  • 1篇清洗消毒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贺
  • 3篇刘文芝
  • 1篇解莹
  • 1篇刘宇飞
  • 1篇宋飞
  • 1篇于倩
  • 1篇白莉娜

传媒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该院内镜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的内镜作为对照组,运用FMEA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全流程进行管理,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优化干预后进行清洗消毒的内镜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主要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系数(RPN)、内镜消毒、医用压缩空气、漂洗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和消毒合格率。结果 FMEA优化后,6项主要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胃镜和肠镜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由88.03%和73.08%提高至97.44%和96.15%,漂洗用水和医用压缩空气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由30.00%和65.00%提高至95.00%和95.00%,优化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漂洗用水和医用压缩空气的监测、同质化规范培训和完善配套的清洗耗材,是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的高风险环节,应加强流程监管,实施FMEA,对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起重要作用。
范鹏超刘贺刘文芝
关键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测未发现新病例,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mNGS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防控及耐药基因组研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提高消毒效果及手卫生依从率是防控CRAB感染的重要手段。
范鹏超刘贺巴婧翀刘文芝
关键词:耐药基因
替莫唑胺联合小剂量缓激肽对延长胶质瘤大鼠生存期的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小剂量缓激肽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立体定向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MRI检测胶质瘤生长情况。观察常规使用替莫唑胺及替莫唑胺联合小剂量缓激肽后C6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情况,不同组别大鼠的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替莫唑胺可以有效延长C6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期,联合小剂量缓激肽后C6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期延长更显著。结论替莫唑胺对胶质瘤有治疗作用,小剂量缓激肽可以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替莫唑胺联合小剂量缓激肽可以有效治疗胶质瘤,延长大鼠生存期。
于倩宋飞刘贺白莉娜
关键词:疾病模型
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调查某院发生的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暴发事件,并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22年2月9—14日该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院感监测软件预警的6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能污染的环境样本进行微生物采样、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持续监测干预后患者及环境CRAB检出情况。结果6例检出CRAB的患者,其中医院感染4例,定植2例。病例1、3、4、5来源CRAB,除对替加环素和左氧氟沙星中介外,其他全耐药,耐药谱一致。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暴发时CRAB检出率为20.00%(40/200),分别从床单元、设备仪器、医务人员及保洁员手中检出CRAB,且药敏结果与患者来源菌株一致。采用提高接触隔离落实率,严格执行手卫生,采取全院多科室联合的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持续3个月对该科室进行CRAB目标监测,结果发现3—5月CRAB感染率分别为25.00%(12/48)、18.75%(9/48)、12.50%(6/48),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56.00,P<0.05);连续环境卫生学采样,均未分离出CRAB,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接触隔离落实不足、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手卫生执行不到位,以及环境清洁不彻底可能是导致此次CRAB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范鹏超刘贺刘宇飞解莹刘文芝
关键词: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手卫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