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壹雄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肿瘤
  • 1篇单抗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腔镜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肿瘤
  • 1篇一过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系膜
  • 1篇直肠系膜切除...
  • 1篇直肠肿瘤
  • 1篇入路
  • 1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史壹雄
  • 3篇梁雅琴
  • 2篇左志贵
  • 2篇阮小蛟
  • 1篇邹安庆
  • 1篇黄丽密
  • 1篇胡炳仁
  • 1篇蒋飞照
  • 1篇倪士昌
  • 1篇宋华羽
  • 1篇叶星照
  • 1篇叶百亮
  • 1篇朱华
  • 1篇项友群
  • 1篇潘贻飞
  • 1篇蔡华杰
  • 1篇李婷
  • 1篇蒋磊
  • 1篇余蓉蓉
  • 1篇林晓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括约肌间入路单孔腔镜辅助taTME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入路单孔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9例术前MRI检查评估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经括约肌间入路单孔腔镜辅助taTME保肛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标本切缘与肿瘤边缘距离及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结果。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联合经腹腔镜手术16例,联合经腹开放手术3例;行部分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SR)10例,次全ISR 8例,完全ISR 1例;手术时间(314.5±65.6)min;术中出血量(115.5±24.6)ml。术后标本系膜完整或近完整;清扫淋巴结(10.0±5.7)枚;标本远切缘与肿瘤下缘距离(2.1±0.3)cm;近切缘、远切缘、环周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pTNM分期:0期1例,Ⅰ期3例,Ⅱa期5例,Ⅲa期10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中发生尿道损伤1例,吻合口裂开2例,吻合口狭窄4例,尿潴留2例,吻合口坏死导致保肛失败、形成永久性造口1例。术后9个月出现肺转移1例,行肺转移瘤切除。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自我评价为满意15例,基本满意4例。术后1年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14例,Ⅱ级4例,Ⅲ级1例。结论经括约肌间入路单孔腔镜辅助taTME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左志贵史壹雄叶乐驰项友群叶昀亮胡亦汪杨凯潘贻飞
关键词: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而指导临床维生素D治疗及发现维生素D缺乏高危早产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1日至2016年2月5日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并于出生后2周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早产儿,同时收集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开奶时间等相关数据,根据25(OH)D水平≤37.5 nmol/L、37.5 nmol/L〈25(OH)D≤50.0 nmol/L及25(OH)D〉50.0 nmol/L,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组,采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72例早产儿25(OH)D平均值为(43.1±16.7)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分别为68例(40%)、50例(29%)及54例(31%),3组维生素D平均值分别为(27.8±16.7)nmol/L、(42.4±3.4)nmol/L及(63.0±11.7)nmol/L。3组间各因素分布比较显示,仅出生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冬季出生患儿中有44.2%维生素D缺乏,高于春季(41.7%)、夏季(33.3%)及秋季(38.1%);且冬季出生患儿中有44.2%维生素D不足,高于春季(30.6%)、夏季(25.1%)及秋季(19.0%);另冬季出生患儿中仅11.6%维生素D充足,远低于春季(27.8%)、夏季(41.2%)及秋季(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655,95% CI=1.716~12.627,P=0.003)。结论早产儿出生后2周普遍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且冬季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早期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危险因素。
梁雅琴史壹雄黄丽密邹安庆李婷钱燕
关键词:维生素D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胰腺癌肿瘤干细胞产生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拟予TGF-β1作用于不同种系胰腺癌细胞,观察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状态及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寻求胰腺癌TGF-β1的临床靶向治疗的新策略。方法本研究将TGF-β1作用于以下3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 PC-3以及As PC-1。评估TGF-β1作用后3种胰腺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表面抗原表达,形成及侵袭能力,同时比较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不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对PANC-1、Bx PC-3和As PC-1胰腺癌细胞系生长均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在生长曲线的后期对照组胰腺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高于实验组胰腺癌细胞数量(P <0. 05),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PANC-1、Bx PC-3及As PC-1 3种胰腺癌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133+细胞比例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PANC-1胰腺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GF-β1虽然对Bx PC-3、As PC-1及PANC-1 3种胰腺癌细胞系均有抑制其细胞生长作用,但TGF-β1作用增加CSC比例,提示非选择性应用TGF-β1可能并不利于胰腺癌生长。
史壹雄梁雅琴叶百亮胡炳仁阮小蛟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流式细胞学胰腺癌CD133肿瘤干细胞
cetuximab联合5-FU对直肠癌放射治疗敏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细胞术前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结肠癌细胞系RKO给予4种不同方式干预,2Gy放疗、氟尿嘧啶联合2Gy放疗、西妥昔单抗联合2Gy放疗、氟尿嘧啶及西妥昔单抗联合2Gy放疗,对各组细胞行CCK8检测不同干预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预48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比例,统计分析不同干预方式对RKO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利用RKO行裸鼠成瘤,对成瘤裸鼠同样给予4种不同方式干预并评估干预结果。结果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各自单独联合放疗均提高了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氟尿嘧啶联合西妥昔单抗与各自单用比较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西妥昔单抗与2Gy放疗联合明显降低了G1/G0期肿瘤细胞的比例(P <0. 05),而氟尿嘧啶与2Gy放疗联合则导致细胞周期检测出现一个明显的凋亡峰。裸鼠成瘤实验显示2Gy+氟尿嘧啶组,2Gy+西妥昔单抗组瘤体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还显示2Gy+氟尿嘧啶组瘤体重量明显低于2Gy+西妥昔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西妥昔单抗提高放疗敏感度主要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减少引起对放疗损伤逃逸的G1/G0期细胞的比例,而氟尿嘧啶提高放疗敏感度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凋亡,氟尿嘧啶与西妥昔单抗比较增加放疗敏感度更加显著。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各自单药均明显增加了2Gy放疗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但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没有提高氟尿嘧啶单药对放疗敏感度的增加。
左志贵王蓉蓉叶星照史壹雄姜有恒宋华羽倪士昌蒋磊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放疗西妥昔单抗氟尿嘧啶
肺部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足月儿出生后2日内肺液清除状态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产组(23例)和剖宫产组(27例);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将其分为TTN组(8例)和非TTN组(42例)。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别于出生时(出生6 h内)、出生后第1天(6~24 h)、出生后第2天(24~48 h)进行LUS检查,根据LUS视野内B线的量及密集程度,将LUS检查结果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Ⅲ级定义为异常,Ⅳ级定义为正常。结果剖宫产组胎龄小于经阴道产组,母亲分娩时接受麻醉率、双胎妊娠率大于经阴道产组(P<0.05)。TTN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TTN组,出生时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出生后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高于非TTN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出生时LUS异常率高于经阴道产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产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P<0.05);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后第1天(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差于非TTN组(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高于非TTN组(P<0.05)。结论与经阴道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的肺液清除在出生后6 h内存在障碍,但此差异在出生后6~24 h即消失。LUS可以动态观察新生儿肺液清除过程,可指导临床呼吸支持治疗,�
梁雅琴林晓余蓉蓉李泽阳盛安群史壹雄钱燕
关键词:足月分娩分娩产道
在外科临床教学中PBL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2
2015年
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PBL教学模式的反思,是根据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调整和教学再实施,最大程度发挥PBL教学的优势。PBL教学并进行反思,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何不断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陈祥建朱华阮小蛟史壹雄蔡华杰蒋飞照
关键词:PBL教学外科临床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