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莹
-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被引量:2
- 2014年
-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在农村的实践是薄弱环节和难点所在,因而更具研究价值。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就是政治社会化路径下的农村社会整合与农民公共精神培育。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的实践,有利于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是对村庄治理体系的变革。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社会基础
- 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公共精神的生长:机理与对策被引量:9
- 2015年
- 农民公共精神的阶段性缺失,与文化建设滞后密切相关。以全国10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具有形塑力的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村文化生活均对农民公共精神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往文化、组织文化对农民公共精神的影响效应最强。强化农民公共精神的生长,需重视农村内源性文化生活的形塑力,通过农村文化生活对农民公共精神形塑的嵌入机制、内生机制和整合机制,实现农民公共精神的全面协调生长。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农村文化生活文化培育
- 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核心能力研究
- 席莹
- “三权分置”下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分析——基于“沙洋模式”的考察被引量:24
- 2018年
- 基于湖北省沙洋县农地细碎化治理经验,分析了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对农地细碎化治理的需求较强,"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增强农民的土地获得感和土地调整能力,使他们既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结果的"受益者",又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过程的"主导者";(2)借助"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稳定农户的"承包权",调整细碎耕地的"经营权",使"承包者"与"经营者"都可以获取合理的产权预期;(3)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协调与整合的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如理性计算与长远规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执行效率。研究发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议:伴随农地确权工作进程,当前是实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较好契机。全国其它地区可以结合村庄实际、地方资源与农民需求,选择诸如"经营权"流转、互换等多种适宜的土地调整形式,有效破解农地细碎化困境,进一步提高我国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 席莹吴春梅
- 关键词:土地确权
- 村庄治理转型中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被引量:13
- 2014年
- 农民公共精神是指农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关系中所具有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在当前村庄治理转型过程中,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民公共精神核心向度的发现将为进一步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提供现实抓手。通过10个村庄的实证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民公共精神量表中抽取了利他精神、民主精神、诚信精神和平等精神,成为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在村庄治理转型中,建议以村庄内在力量为基础,在制度建构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通过农民公共精神的内化和以农民为本位的公共精神培育来实现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共赢。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村庄治理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元能力建设及其治理效应被引量:12
- 2017年
- 本文基于"组织双元能力"理论视角、以6个柑橘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合作社双元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效应。合作社的双元能力以"资源利用能力"和"资源探索能力"为核心,以外部资源整合及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为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合作社的治理效益。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合作社通过多种途径对外部资源进行争取、俘获和整合,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其内生资源不足问题,还显著优化了其资源结构;在资源探索过程中,在合作社内部形成了极具效力的层级化资源传播体系,同时,借助乡村社会中广泛分布的熟人关系网络,合作社的资源传播、转化以及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得以不断强化,其辐射范围迅速扩大。可见,合作社的双元能力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合作社资源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不断突破其所面临的治理困境,进而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 席莹吴春梅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治理资源利用资源探索
- 农民公私观念演变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启示被引量:8
- 2015年
- 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受到意识形态变迁与经验世界的双重影响,而农民的公私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意识形态变迁与经验世界的现实影响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的三次转型引致了农民公私观念的变迁,呈现出了由憧憬到分化的"崇公抑私"、抽象"尚公"与具体"重私"的"尚公重私"、观念认可与践行不足的"公私协力"三种农民公私观念演变形态。在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契合农民的公私观念演变规律,以国家-集体-个体良性互动为中心,探寻提升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应策略。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私观念
-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民需求与有效供给被引量:9
- 2015年
-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为了适应社会变迁,自觉调适领导功能的创新。在农村发展转型阶段,受村庄空心化、农民需求多元化影响,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出现失衡的现状,其根源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陷入结构性困境,具体表现在农业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制度困境、服务管理困境与服务理念困境。依据贵州省7县24个村的实证调查资料,本文提出建设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并进一步为如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机构保障、培育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行为提出了因应策略,以期形成促进农民需求与有效供给平衡的长效机制。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需求
- 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与出路被引量:32
- 2014年
- 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进程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了结构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困境。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托乡村治理实践的优化,提升农村组织凝聚力以夯实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基础,倡导新集体主义以重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基础,培育农村公共文化以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精神基础。
- 吴春梅席莹
- 关键词: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