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渊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制名以指实:“通识教育”概念的本语境辨析被引量:23
- 2016年
- 本文通过对"通识"一词在中国思想文献中概念史的梳理,揭示了"通""识"二字所独具的中国文化属性,确认了"通识教育"在名实两方面对于当代中国通识教育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不可替代的涵括性。使用"通识"这一概念来指称,有利于塑造一种脱胎于本土传统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本文也以详细史料说明"通识教育"的名称是在中国大学面临现代化转型时,出于改革内在要求而创制的一个既能接续古今又具备世界意义的教育理念。
- 陆一徐渊
- 关键词:通识教育概念史文化基因
- 二戴《礼记》中“孔门传记”文献的分类与《论语》的二次成书——兼论《论语》的辑纂方法与选篇原则
- 2023年
- 根据大小戴《礼记》以及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王家咀简相关篇目与《论语》各篇的互涉关系,考察《论语》的成书过程。二戴《礼记》中的“孔门传记”文献可以区分为“孔门事语”类、《论语》类、“七十子所论”三类文献。《论语》中高度简练的孔子言行记述裁剪自小戴《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上博三《仲弓》一类的“孔门事语”文献。这类“事语”文献经过孔子后学的提炼选编,形成不同样式单篇流传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类篇目。战国时代单篇流传的《论语》类文献篇目繁多,其中代表性文献有单篇流传的《缁衣》(小戴《记》本、郭店本、上博本)、《表记》、《坊记》、《中庸》、安大二《仲尼曰》等,有成组流传的王家咀楚简《孔子曰》等。今本《论语》二十篇、《齐论》的《问玉》《知道》两篇以及二戴《记》中的《论语》类篇目,大多是围绕不同主题辑纂的,是孔子言行的专题汇录,在《论语》成书之前已经广泛流传于各国之间,得到儒家各派的认可和传习。这些篇目后经某位战国儒生之手,择选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组成《论语》,并加以教授和推广,最终形成西汉时代定型的《论语》面貌。
- 徐渊
- 关键词:《论语》《礼记》孔子
- 论《丧服》《服传》的成书时代与古今文性质——兼说武威汉简《仪礼》的属性
- 2023年
- 没有足够证据将《服传》的成书时代断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即如沈文倬所说《服传》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书,至汉景帝、武帝之间才转写成隶书。《服传》成书大概在西汉初至汉宣帝甘露三年石渠阁会议之间,之后一直单篇流传,其经传合编的时代要晚到东汉末期马融、郑玄的时代,而且即使当时注家将经传合编,也仍视《服传》为《仪礼》的记传,因此并未对其古今异文作注。
- 徐渊
- 关键词:仪礼古文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