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昀
-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被引量:29
- 2012年
- 运用定性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了旅游商业化背景之下阳朔西街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分化状态和变迁原因,发现:旅游商业化会导致地方依恋构成维度和表现强度的变化。适度的商业化对地方依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旦商业化过度,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地方依恋最终会中断。
- 保继刚杨昀
- 关键词:地方依恋情感认同经济依赖旅游商业化
- 旅游社区外来经营者地方依恋的特征分析——以阳朔西街为例被引量:29
- 2012年
- 外来经营者对旅游社区的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探索性地提出"经济依赖"和"情感认同"两个维度,据此归纳了"生活方式主导型"、"商业联结主导型"、"利益驱动型"和"厌倦地方型"四种分类谱系,并通过对阳朔西街外来经营者的深入调研,运用质性方法剖析了其地方依恋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影响诸方面的特征表现。研究发现:外来经营者对阳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情感性依恋,并非简单的功利关系;地方依恋的变化与西街商业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性依赖与情感性认同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能互相抑制;较高的地方依恋对外来经营者的商业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提高经营者对旅游地的依恋程度,有利于地方资源的可持续规划管理。
- 杨昀保继刚
- 关键词:地方依恋经济依赖情感认同
- 治理模式分异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阳朔遇龙河景区个案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如何实现有效治理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以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个案,归纳其治理模式空间分异的类型与特征,解读不同模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1)村企共治模式中,各治理主体形成互助依赖的伙伴关系,资本互补、信任互惠、层级协同、信息对称、相互监督,能够兼顾效益、秩序与公平,游客满意度最高,呈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2)社区主导模式中,治理主体权力失衡、信息不对称、短期工具理性、监管机制难以发挥持续实效,导致旅游秩序最差,游客满意度最低,不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3)政府主导模式中,政府公司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导致商业效益较差,未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 杨昀杨昀
- 关键词:旅游地发展
- 地方依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被引量:33
- 2011年
- "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PA)"脱胎于地方理论(placetheory)的研究,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国外环境心理学和游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追溯了地方依恋概念体系的学术渊源,从形成机制、构成维度、测量方法、实证研究等方面重点梳理其在旅游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的地方依恋研究框架,探讨其在国内的研究展望和作为一种规划管理工具的普适性适用体系。
- 杨昀
- 关键词:地方依恋地方感场所依恋
- 阳朔“西街现象”的形成机理分析——旅游地发展中的游客理性消费与政府“无为而治”被引量:16
- 2016年
- 阳朔县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旅游的县之一,其演化历程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在旅游参与期曾出现过一段主客关系和谐、商业秩序与休闲氛围俱佳的"西街现象",引起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尚缺乏学术层面的解读。本文采用实证归纳的案例研究方法,借鉴旅游治理和目的地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西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在旅游发展初期,信息完全的理性旅游消费者的到来,有助于规范目的地的商业经营环境。市场与社区自下而上互动协商达成共识的秩序,促成激励诚信经营的非正式制度嵌入于人际网络和旅游交易的场域之中,政府顺应市场规律即能实现"无为而治"的良性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归纳以有预算的理性游客作为市场推动力所触发的旅游地的发展特点,部分回应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市场理性回归后的可能影响。对现实的启发是,适当控制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给予本地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游客与提升政府监管力度双管齐下,建立规则在先,更利于目的地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 杨昀保继刚
- 关键词:目的地发展无为而治
- 旅游社区外来经营者地方依恋的特征分析--以阳朔西街为例
- 外来经营者对旅游社区的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探索性地提出"经济依赖"和"情感认同"两个维度,据此归纳了"生活方式主导型&...
- 杨昀保继刚
- 关键词:地方依恋经济依赖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