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团队辅导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团队辅导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团队辅导教育,为期6个月。观察干预结束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结束和随访6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团队辅导方式能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白姣姣于晓峰徐禹静贺佩青屠晓菁王静蒋雨萍杨中方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自我护理
-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关注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白姣姣于晓峰贺佩青沈茜屠晓菁王静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 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需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留灌肠药液150 mL,观察组1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20 mL,观察组2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00 mL。比较3组患者灌肠药液保留时间及药液外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及观察组2的药液量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2优于观察组1(P<0.001)。观察组1及观察组2灌肠药液外溢构成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低于观察组1(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时,调整药液量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 白姣姣贺佩青杨中方沈茜屠晓菁王静陈若冰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
-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淫羊藿苷联合迷迭香酸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淫羊藿苷(ICA)联合迷迭香酸(RA)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者配伍抗肾纤维化(RF)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5/6(A/I)术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RA组、ICA组、ICA合RA组(IR组)和中药组,每组5只;另取5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干预8周后,HE和Masson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Ⅰ)蛋白表达。另取大鼠肾组织制备蛋白样品,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IR组较模型组的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出现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胶原沉积,FN和Col-Ⅰ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FN和Col-Ⅰ蛋白表达均降低(除RA组FN蛋白外)(P<0.05,P<0.01),尤以IR组和中药组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中有258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有41个,下调蛋白有217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对雌二醇的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载氧活性、氧结合、NADH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所涉及的上调信号通路主要有丙酮酸代谢、PPAR信号通路、泛酸和CoA的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等通路,所涉及的下调信号通路主要有局部粘连、铁死亡、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等通路。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的差异蛋白及涉及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可能是ICA和RA配伍抗慢性肾功能衰竭RF的作用机制,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 王静王凌晨王蒙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肾纤维化淫羊藿苷迷迭香酸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