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敏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除藻
  • 2篇氧传感器
  • 2篇溶解氧传感器
  • 2篇生态
  • 2篇水华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去除率
  • 2篇微囊藻
  • 2篇离子
  • 2篇浮床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电池
  • 1篇电器
  • 1篇端部
  • 1篇新能源
  • 1篇新型节能
  • 1篇蓄电池
  • 1篇营养化

机构

  • 7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7篇张雯宇
  • 7篇黄小钟
  • 7篇王崇光
  • 7篇袁敏
  • 7篇周和平
  • 7篇曾国明
  • 1篇伍培
  • 1篇司马卫平

传媒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

  • 7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有效去除水中铜离子,利用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进行生物吸附。采用均匀实验法研究溶液的pH值、初始铜离子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初始铜离子溶液为21mg/L,温度为31℃,pH值为4及吸附时间为2h时,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7.13%。表明铜绿微囊藻能有效去除水中铜离子。
袁敏黄小钟王崇光张雯宇周和平曾国明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铜离子去除率
一种紫外防藻除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紫外防藻除藻装置,包括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通过支架连接,漂浮部分包括浮板和浮动气囊,浮板上端安装有控制端、蓄电池、风能发电装置,控制端与蓄电池电连接,风能发电...
张茂兰曾国明周和平黄小钟张雯宇袁敏王崇光
文献传递
可移动式新能源除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除藻装置,包括浮板,浮板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器、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风能发电器和太阳能电池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蓄电池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紫...
曾国明张茂兰张雯宇袁敏王崇光黄小钟周和平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节能除藻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浮床式除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节能除藻设备,包括浮板,在浮板上端部安装有蓄电池,太阳能发电装置,微型舵机,控制板块,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将由光...
张茂兰曾国明黄小钟张雯宇袁敏王崇光周和平
文献传递
一种浮床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浮床式除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浮床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主要包括左右两个浮床、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超声波发射器、植物带、支架、导线、电缆、遮板,左边...
曾国明张茂兰袁敏王崇光黄小钟张雯宇周和平
文献传递
一种悬浮式除藻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浮床式除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悬浮式除藻设备,包括浮床和固定在所述浮床上的蓄电池,所述浮床通过支架固定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
张茂兰曾国明王崇光黄小钟张雯宇袁敏周和平
文献传递
铜绿微囊藻吸附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生物吸附法治理重金属废水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铜绿微囊藻藻液和藻粉对重金属镍离子的吸附效果。原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藻液和藻粉的去除率分别为23.6%和92%,藻粉相比于藻液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吸附重金属后,两者的峰型大致一致,藻粉和藻液的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上述研究结果证明铜绿微囊藻可以作为一种去除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剂,为后续藻类治理重金属污染奠定了理论基础。
曾国明曾国明周和平伍培王崇光张雯宇袁敏黄小钟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重金属去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