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吸虫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
  • 3篇吸虫病
  • 3篇虫病
  • 1篇疫情
  • 1篇疫区
  • 1篇志气
  • 1篇重疫区
  • 1篇阻断
  • 1篇污染
  • 1篇污染调查
  • 1篇监测分析
  • 1篇传播阻断
  • 1篇传染
  • 1篇传染源

机构

  • 3篇仁寿县疾病预...
  • 1篇仁寿县妇幼保...

作者

  • 3篇黄河
  • 3篇谢东旭
  • 3篇杨凯
  • 3篇陈金元
  • 3篇钟柏林
  • 3篇王勇
  • 3篇胡勇
  • 3篇范文成
  • 3篇吴杰
  • 1篇杜英勇
  • 1篇张建雄

传媒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8-2015年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阻断效果评价
2017年
目的分析2008-2015年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实施效果,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仁寿县血吸虫病历史资料、2008-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各项防控对策、措施等。结果 2015年仁寿县血吸虫病流行乡镇32个,流行村(社区)206个,流行村(社区)总人口53.79万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 665.48 hm^2、血吸虫病病人31 422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311人、存活93人、病牛36 380头。2008-2015年累计查螺22 131.46 hm^2、灭螺15 512.75 hm^2、人群查病147.862 1万人次、人群化疗66.693 5万人次、晚血救治537人814人次、检查耕牛2.067 2万头、治疗处理1.4538万头,结合开展多种综合防控措施,至2015年仁寿县已连续6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8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畜和阳性钉螺,已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并有监测巩固方案和措施。结论仁寿县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崔三明黄河张建雄王勇杨凯吴杰胡勇陈金元钟柏林范文成谢东旭杜英勇瞿遥来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传播阻断
2013年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重疫区野粪分布及血吸虫污染调查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域内野粪分布和受血吸虫污染的情况,为完善血吸虫病预警监测体系提供数据基础,为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防治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春秋两季分别对2个调查点开展调查,全面收集环境中的各类野粪,确定野粪种类,测量调查环境面积,计算平均密度,并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测野粪血吸虫病原情况。结果 2个调查点调查范围为1 354 hm^2,共采集野粪460份,平均密度为0.17份/hm^2。采集的野粪包括犬粪365份(79.35%)、羊粪48份(10.43%)和牛粪47份(10.22%)。调查发现野粪主要分布在荒坡和路边两类环境。所有采集的野粪中均未孵化出血吸虫毛蚴。结论 2013年仁寿县野粪血吸虫污染调查,未捡获阳性粪便,但调查点环境内野粪种类、数量较多,仍存在传播血吸虫病的可能性,应重视犬类的查治及野生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的监测。
杨凯林梦佳范文成谢东旭黄河王勇崔三明吴杰胡勇陈金元钟柏林
关键词:血吸虫
2005-2014年四川省仁寿县志气村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掌握四川省仁寿县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2014年对国家级监测点仁寿县志气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4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阳性耕牛;有螺面积从2006年的最高的49 420 m^2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240 m^2,但2014年又回升到3 69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田地;改造钉螺孳生环境26.7 hm^2;修建沼气池73口,无害化厕所44座;以机代牛43台。结论 2005-2014年仁寿县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应建立完善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预警系统,深入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达到最终消除血吸虫对人的危害的目的。
谢东旭杨凯范文成黄河崔三明王勇吴杰陈金元胡勇钟柏林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