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耀
- 作品数:44 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倦怠乏力症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出现倦怠乏力症状患者与未出现倦怠乏力患者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4人,依据问诊症状将其分为倦怠乏力组(46人)和非倦怠乏力组(28人),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肌肉骨骼超声指标,探究2组之间差异。结果倦怠乏力组28关节肿胀数目、患者健康状况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超声下28关节滑膜炎数、超声下28关节滑膜炎积分、超声下28关节PD数、超声下28关节多普勒血流信号(PD)积分及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较之于非倦怠乏力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年龄、28关节压痛关节数、Ln(CCP+1)、Ln(RF+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倦怠乏力症状与RA患者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及超声下关节表现具有一定的关联,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李杰吴凤芝陈光耀郑思思周丽徐愿罗静陶庆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倦怠乏力症状
- US-DAS28与DAS28对比研究
- 目的 评价超声下疾病活动指数(ultrasound-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US-DAS28)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度评估的...
- 陈光耀罗静郑思思何春晓徐愿陶庆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加龙...
- 陈光耀李杰李姝蒙宋月晗
- 文献传递
- 不同中药方剂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单次延长应激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观察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天王补心丹、丹栀逍遥散、阿普唑仑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胆汤组、柴胡疏肝散组、归脾汤组、天王补心丹组、丹栀逍遥散组、阿普唑仑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SPS造模。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的药物。造模7d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数,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修饰时间及次数,僵立行为测试中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结果:大鼠体重增长数:模型组较之于正常组,体重增长数减少(P<0.05);温胆汤组较之于模型组体重增长数明显增加(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较之于正常组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减少(P<0.05);温胆汤组较之于模型组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修饰次数及时间增加(P<0.05),单次最大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0.01);归脾汤组较之于模型组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增加(P<0.05),单次最大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0.01);天王补心丹组较之于模型组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增加(P<0.05);阿普唑仑组较之于模型组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增加(P<0.05)。僵立行为测试:模型组、温胆汤组、柴胡疏肝散组、归脾汤组、天王补心丹组、丹栀逍遥散组、阿普唑仑组大鼠僵立次数较之于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归脾汤组、丹栀逍遥散组、阿普唑仑组大鼠僵立时间较之于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温胆汤组、天王补心丹组僵立时间较之于正常组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复制了PTSD模型,温胆汤、归脾汤、阿普唑仑对SPS建立PTSD模型旷场实验焦虑样行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天王补心丹的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 方锦颖陈光耀何亚林俞燕薇施晓军毛萌
- 关键词:方剂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骨碎补总黄酮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骨碎补中有效黄酮类成分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标准靶点名称。通过Gen Bank、Gene Cards、Dis Ge 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RA疾病相关靶点。获取骨碎补药物靶点-RA的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预测核心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并将骨碎补总黄酮活性成分与预测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骨碎补总黄酮中筛选出木犀草素、柚皮素、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共10个,预测得到有效靶点210个,筛选RA相关靶点2009个,得到骨碎补总黄酮-RA交集靶点123个。其中STAT3、MAPK1、MAPK3、AKT1、MAPK8、IL-6、TNF、MAPK14、IL-4、IL-2、VEGFA、IL-1β、MAPK9等可能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作用靶点。GO基因富集分析提示,转录调控及细胞因子活性调节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RA治疗作用的关键途径。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PI3K/AKT、IL-17、TNF-α、T细胞受体转导及Th17细胞分化调节等信号通路可能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发挥重要作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提示,木犀草素与柚皮素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成分。分子对接提示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AKT1、PI3K和STAT3具有较好的亲和能力,可能通过改变分子构象进一步影响其磷酸化。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及相关传导途径,从而抑制RA的炎性反应,而PI3K/AKT通路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治疗RA的重要途径。木犀草素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分子,并可能通过抑制相关核心蛋白�
- 刘潇予陈光耀吴子彧金琦陶庆文
-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木犀草素
- 基于16SrDNA基因测序探究骨碎补总黄酮对骨关节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对骨关节炎(OA)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分析其治疗OA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Hulth法建立OA大鼠模型,使用骨碎补总黄酮干预后获取大鼠粪便及膝关节软骨。将大鼠膝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进行Mankin's评分以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骨碎补总黄酮的干预效果。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骨碎补总黄酮进行干预后,OA大鼠软骨退变得到改善,Mankin’s评分降低(P<0.05)。LEfSe分析显示经骨碎补总黄酮治疗后,罗姆布茨菌属、瘤胃球菌属、消化链球菌科、鼠乳杆菌种等相对丰度下降,Muri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KEGG富集结果表明,相关肠道菌落调控OA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合成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大鼠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减轻肠道内炎症反应,发挥OA的治疗作用。
- 陈光耀佟常青曲润敏余新波罗静王金平陶庆文
-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骨关节炎肠道菌群
- 抑郁症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的关系以及归脾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以往对抑郁症的治疗中往往只从某单个方面进行研究,抑郁症症状多变的发病特点决定了这些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或者会顾此失彼。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认为的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不谋而合,只有从整体进行调节才能有望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未来对抑郁症的治疗也将会从单一靶点、单一药物向多靶点、复方药物转变。进一步挖掘归脾汤对抑郁症的治疗机制或许能揭示抑郁症各个靶点之间的关系,甚至找到新的靶点,将更加有助于指导抗抑郁症药物的研发。
- 杨德爽陈琪陈光耀陈学燕王琰宋月晗
- 关键词:抑郁症归脾汤
- 寒热辨证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呈全球性分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RA的主要危害是慢性滑膜炎症造成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进而导致关节破坏,未经控制的RA常导致关节畸形[1]。
- 陈光耀李杰何春晓贺文生鄢泽然徐愿陶庆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辨证RA寒湿痹阻证中医证候学
- 孤养对单次延长应激建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通过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观察孤养对SP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PS模型组及SPS联合孤养组,SPS模型组、SPS联合孤养组给予SPS造模,SPS联合孤养组造模后进行单独饲养。造模7 d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数,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僵立行为测试中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结果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SPS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减少(P<0.05),僵立行为测试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明显增加(P<0.01);SPS联合孤养组大鼠体重增长数减少(P<0.05),僵立行为测试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增加(P<0.05)。与SPS模型组比较,SPS联合孤养组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以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通过单次延长应激复制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7 d孤养使得SPS模型焦虑状态得到改善。
- 方锦颖陈光耀李龙梅郑思思毛萌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学
- 运用中药透皮吸收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探究
- 本文通过对中药透皮吸收技术运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行理论分析以及经验总结。指出该方法对多发性抽动症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完善提供基础。
- 黄梅花陈光耀郑思思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透皮吸收中医外治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