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春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支管
  • 6篇内高压
  • 5篇内高压成形
  • 4篇进给
  • 3篇轴向
  • 3篇轴向进给
  • 3篇回弹
  • 3篇侧冲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应变
  • 2篇回弹量
  • 2篇机座
  • 2篇加载
  • 2篇杆件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折叠
  • 1篇三通管
  • 1篇内压
  • 1篇绕弯

机构

  • 9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何建春
  • 8篇肖小亭
  • 7篇陈名涛
  • 7篇刘志峰
  • 1篇刘易凡

传媒

  • 1篇锻压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杆件弯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杆件弯曲装置,包括:机座;具有圆环形曲面的弹性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弹性模具能够沿所述圆环形曲面的半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在该杆件弯曲模具中,通过将弹性模具的材料改进成弹性材料制成的模具,使得杆件...
刘志峰肖小亭陈名涛何建春
文献传递
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模、管坯、下模、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分别位于管坯的两侧;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夹芯杆和压块;所述轴向进给部件包括轴向穿心冲头、高压连接块...
何建春肖小亭陈名涛刘志峰
一种杆件弯曲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件弯曲装置,包括:机座;具有圆环形曲面的弹性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弹性模具能够沿所述圆环形曲面的半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在该杆件弯曲模具中,通过将弹性模具的材料改进成弹性材料制成的模具,使得杆件在弹...
肖小亭刘志峰陈名涛何建春
文献传递
基于移动模具的并列双支管成形工艺研究
管材内高压胀形工艺具备成形产品尺寸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工序少、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等特点,是21世纪管材塑性成形加工领域的重要工艺方法。进行多支管的内高压成形工艺深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企业、高校研究的热点,但研究结果表明...
何建春
关键词:内高压有限元分析
模具材料对SUS304不锈钢管绕弯回弹的影响
2017年
建立了使用弹性弯曲模下的SUS304不锈钢管绕弯成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改变模具材料参数减小了SUS304不锈钢管弯曲回弹,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较优的模具材料参数为:杨氏模量1.24 GPa,泊松比0.37,屈服强度104 MPa。该条件下当管材弯曲角度为180°时,弯曲回弹角为3.31°,比原来的弯曲回弹角5.56°减小了40%。使用弹性模变形的管材切向应力的值小于使用刚性弯曲模成形后的值。
刘志峰肖小亭陈名涛何建春
关键词:回弹
轴向冲头和移动推块共同进给成形三通管新工艺被引量:4
2017年
运用ABAQUS显式算法模拟仿真轴向位移变量和内压变量对成形支管的高度、最大和最小壁厚的影响,分析壁厚分布情况,探究支管补料原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位移变量和内压变量范围内,大位移量和高内压对增加支管高度的贡献率分别为330%和84.2%,对最大壁厚值的影响分别为39.4%和13.5%,对最小壁厚值的影响分别为5.1%和33.8%;双侧移动型成形工艺的支管壁厚呈现出两侧对称的4个峰值和3个谷值分布规律;移动推块和轴向挤压冲头的补料原理是将两端的管料推挤送进到支管根部实现补料过程。
何建春肖小亭陈名涛刘志峰
关键词:三通管内高压成形
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模、管坯、下模、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分别位于管坯的两侧;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夹芯杆和压块;所述轴向进给部件包括轴向穿心冲头、高压连接块和...
何建春肖小亭
文献传递
内压和加载路径对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获得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工艺参数对管件成形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压和加载路径对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过程中支管高度和壁厚分布规律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压的增大,支管高度逐渐增大,当内压为64 MPa时,管件出现破裂,支管高度为18 mm;随着内压增大支管顶部壁厚减薄率呈现增大的趋势,而支管底部壁厚基本保持为2 mm。在不同加载路径下,随着拐点内压的增大,支管高度、支管顶部壁厚减薄率及减薄速率均逐渐增大,路径3所成形的支管高度达18.3 mm。支管底部最终壁厚随着拐点内压增大基本维持在2 mm,支管底部壁厚在成形过程受拐点内压影响较小。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陈名涛肖小亭刘易凡何建春刘志峰郑智佳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
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侧进给多支管内高压成形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模、管坯、下模、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压紧部件和轴向进给部件分别位于管坯的两侧;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夹芯杆和压块;所述轴向进给部件包括轴向穿心冲头、高压连接块...
何建春肖小亭陈名涛刘志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