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桑葚花色苷对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VEGF、p53及Ki6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究桑葚花色苷对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VEGF、p53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健康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即对照组、桑葚花色苷低剂量组(SL组)、桑葚花色苷中剂量组(SM组)、桑葚花色苷高剂量组(SH组)以及阳性药(氟尿嘧啶)组,每组12只裸鼠。以注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到裸鼠右肩皮下的方法建立移植乳腺癌模型,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裸鼠的癌瘤湿重、癌重系数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与p53、Ki67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癌瘤湿重水平及癌重系数均明显下降;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SH组的癌瘤湿重以及癌重系数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VEGF与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且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SH组的VEGF与p53、Ki67阳性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的发展,这可能与其抑制P53、Ki67在和VEGF的表达有关。
- 金红艳刘倩何为胡钦勇柳艳飞王晓凤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VEGFKI67P53
- 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4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呋喹替尼单药组(n=22)和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n=22)。治疗方案:呋喹替尼单药组口服呋喹替尼5 mg,每日1次,服用3周停药1周,每28天为1周期;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200 mg,每3周1次、呋喹替尼方案同单药组,并分析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呋喹替尼单药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9.09%,疾病控制率(DCR)为45.45%;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患者ORR为18.18%,DCR为63.64%;呋喹替尼单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4(2.1,8.2)个月,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患者中位PFS为6.7(3.9,12.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3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较呋喹替尼单药治疗可给经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 李杉柳艳飞刘倩何为刘燕妮金红艳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KTaO3/GaAs异质结制备及结构表征
-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KTaO3(KTO)/GaAs异质结以及La0.67Sr0.33MnO3(LSMO)/KTO/GaAs异质结构。主要探究了两种异质结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并探究了O2和温度条件的改变,对...
- 刘倩
- 关键词:脉冲激光沉积法LSMOGAAS异质结
- 红花鹿衔草和钩状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 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而天然产物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来源。本文第一部分对红花鹿衔草(Pyrola incarnata.)中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神经炎症的活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木霉属真菌钩状木霉(...
- 刘倩
-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抗炎活性
- 文献传递
- “互联网+”背景下慢病处方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被引量:3
- 2021年
- 指出现有慢病处方药品供应链的局限性,基于“互联网+医疗”和多渠道零售背景,提出构建慢病处方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主张围绕以DTP药房为核心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推进处方药品供应链数智化升级转型,提高处方药品供应链“柔性”和“韧性”,高质量满足慢病患者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健康管理需求。
- 王婧刘倩
- 关键词:慢病管理处方药品供应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