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鹏

作品数:3 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裂缝
  • 2篇多尺度
  • 2篇砂岩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1篇岩石力学
  • 1篇油藏
  • 1篇砂岩储层
  • 1篇砂岩油藏
  • 1篇渗流
  • 1篇渗流作用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剩余油分布规...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侏罗统
  • 1篇下侏罗统
  • 1篇裂缝发育
  • 1篇裂缝发育特征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曾联波
  • 3篇吕鹏
  • 2篇陈双全
  • 2篇吕文雅
  • 1篇屈雪峰
  • 1篇樊建明
  • 1篇张俊辉
  • 1篇黄平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及其形成地质条件被引量:54
2020年
根据限制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扩展的岩石力学层及其界面特征,提出了多尺度裂缝的划分标准,探讨了多尺度裂缝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油藏内天然裂缝规模及其控制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大尺度裂缝在砂层组内发育,切割夹层,受隔层控制,延伸长度通常为百米级;中尺度裂缝在复合砂体内发育,切割层面,受夹层控制,延伸长度通常为数十米级;小尺度裂缝在单砂体内发育,受层面控制,延伸长度一般为米级至十米级;微尺度裂缝需要借助微观分析手段进行观察和识别,延伸长度一般为厘米级以下。不同尺度裂缝具有幂律分布的特点。裂缝尺度越大,数量越少;裂缝尺度越小,数量越多。多尺度裂缝的形成主要受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岩石力学边界厚度和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应力越大,越容易形成穿层的大尺度裂缝,较大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和较厚的岩石力学边界才能够限制裂缝扩展;构造应力越小,越容易形成小尺度裂缝,较小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和较薄的岩石力学边界就能够限制裂缝扩展。不同尺度裂缝对致密低渗透油藏的作用不同。微尺度裂缝主要起储集空间作用,改善了致密低渗透储层的储渗性能,是致密低渗透油藏稳产的重要因素;小尺度裂缝起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作用,它们是控制致密低渗透储层早期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大、中尺度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它们影响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曾联波吕鹏屈雪峰樊建明
关键词:渗流作用剩余油分布规律
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天然裂缝表征方法被引量:34
2021年
本文利用地表露头、岩芯、测井、三维地震和微观分析资料,根据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不同资料的精度,探讨了多尺度裂缝的表征方法。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根据天然裂缝规模以及限制天然裂缝扩展延伸的岩石力学层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尺度裂缝主要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进行检测和表征;中小尺度裂缝在单井上可以应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平面上采用基于地质和测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储层地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微尺度裂缝一般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三维CT扫描等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观察描述,通过主控因素约束的方法进行预测。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裂缝表征方法实现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可为其它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提供借鉴。
吕文雅曾联波陈双全吕鹏董少群惠晨李睿琦王浩南
关键词:发育特征
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和大安寨组致密灰岩储层的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大于60°)。由于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所以对其裂缝密度统计时需要进行校正。根据裂缝与岩芯的空间几何关系,采用裂缝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裂缝条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区沙溪庙组一段和大安寨组高角度裂缝线密度远大于低角度裂缝,反映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的特点,修正了过去长期以低角度裂缝为主的认识,对深入认识该区裂缝发育规律和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吕文雅曾联波张俊辉陈双全黄平吕鹏米华存
关键词:裂缝发育特征四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