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帅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针刺
  • 7篇痴呆
  • 6篇血管
  • 3篇血管性认知障...
  • 3篇携带者
  • 3篇量表
  • 3篇基因
  • 3篇基因携带者
  • 3篇分量表
  • 2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行气
  • 1篇行气化瘀
  • 1篇选穴
  • 1篇选穴规律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水平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张帅
  • 9篇刘存志
  • 7篇周平
  • 6篇石广霞
  • 5篇马思明
  • 4篇杨静雯
  • 2篇王雪蕊
  • 1篇张亚男
  • 1篇李倩倩
  • 1篇王忠艳
  • 1篇李俊秋
  • 1篇李天然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观认知下降的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个体主观感觉自身认知功能持续减退,但客观认知测试指标正常。研究SCD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识别老年期痴呆高危个体并探索有效预防和干预途径,以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总结了SCD干预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SCD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周平周平王丽琼张帅张帅侯雅泉石广霞石广霞
关键词:干预痴呆
针灸治疗术后臂丛神经损伤案1例
本案为术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全麻下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出现左上肢抬举无力,上臂不能外展,前臂不能屈曲,服用西药后无明显缓解。结合患者四诊信息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痿症。采用针刺局远配穴,治疗效果显著。
张帅林璐璐刘存志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针灸
文献传递
戒断综合征案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33岁。就诊日期:2017年6月8日。主诉:心烦、失眠伴幻觉5年余。现病史:5年前因服用毒品"K粉即氯胺酮"进行戒断治疗后,精神亢奋,情绪紧张,后逐渐出现失眠,噩梦,胡思乱想,甚则出现幻觉,被害妄想,有时彻夜难眠,不欲饮食,心烦急躁,易怒,全身麻木,头部发紧伴疼痛,足跟出现溃烂。
张帅闫超群刘存志
关键词:戒断综合征郁证针刺
针刺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APOEε4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 APOEε4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是否携带APOEε4基因将28例VCIND患者分为基因携带组和非基因携带组,均接受每周2次共3个月的针刺...
闫超群李永婷周平杨静雯张帅马思明林璐璐石广霞刘存志
关键词:针刺
失眠患者脑结构异常的磁共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失眠患者的大脑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失眠异常脑区和潜在神经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失眠患者脑区改变的原因将为进一步探索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周平闫超群张帅霍建伟刘存志
关键词:失眠脑结构磁共振
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与选穴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比较和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7年4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数据库关于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治疗及选穴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血管性痴呆治疗数据库,对传统毫针治疗疗效及选穴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的12篇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中,传统毫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规治疗),二者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6.35%和64.82%。频次前五的穴位为百会、神庭、悬钟、四神聪和太溪,频次依次为9、6、4、3、3,所占比例依次为13.43%、9.00%、5.97%、4.48%和4.48%;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高频穴位中归督脉的频率最高,为31.34%。结论目前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疗效,以补肾填精、补脑益髓法论治占主导地位,经脉以督脉肾、胆经和肾经为主,但治法及取穴尚无统一规范。
张帅闫超群杨静雯张欣刘存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选穴规律
针刺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APOE ε4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APOEε4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8例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分量...
闫超群李永婷周平杨静雯张帅马思明林璐璐石广霞刘存志
关键词:针刺
文献传递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炎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日针刺干预,每日1次,共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及TLR4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降低;非穴组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杨静雯林丽婷李天然张帅王雪蕊刘存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概念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正逐年攀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针对痴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研究的热点正逐渐前移,由痴呆期治疗转向痴呆临床前期轻度认知损害的防治,以期对痴呆的发生发展进行较早预防,由此也衍生了许多定义。本文就AD认知损害的不同阶段(无症状性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和痴呆阶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作一较全面介绍,使临床医师能更好地理解AD认知损害各时期的概念。
闫超群张帅周平马思明邵佳凯范浩王宇刘存志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损害
基于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针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精华之所在,临床应用广泛,其疗效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与针灸密切相关的经络、腧穴理论均来源于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但缺乏客观的可视性依据,导致针灸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究针灸治病作用机制、针刺与大脑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已成为针灸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张帅周平王雪蕊马思明付清楠石广霞刘存志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针刺影响因素F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